人生最大的教养,是接受父母的平凡
我总想起小学三年级的雨天,放学时校门口挤满了人,我踮着脚找妈妈,就看见她举着一把褪色的蓝伞,裤脚卷到膝盖,裤腿上溅满了泥点,正慌慌张张地往教学楼这边跑。那时候我扑进她怀里,只觉得妈妈的怀抱特别暖,完全没注意到她的右肩全湿了——那把伞,自始至终都往我这边倾着。我以为她什么都不怕,连这么大的雨,都能准时来接我,妈妈就是我的“雨神”,能挡住所有风雨。
![]()
后来上了高中,我开始嫌弃爸爸“土”。他来学校给我送生活费,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鞋子上还沾着工地的灰,在教学楼门口局促地站着,不敢往里走,只敢让保安帮我叫人。我跑过去的时候,故意往旁边挪了挪,怕同学看见这是我爸爸。他把用塑料袋层层裹着的钱递给我,反复叮嘱“省着点花,不够再给爸说”,我不耐烦地应着,没看见他手背上的伤口还没愈合——那是前几天搬水泥时被划伤的,他怕我担心,从来没提过。那时候我总觉得,别的同学爸爸要么穿西装,要么开小车,只有我爸爸,这么平凡,平凡到让我觉得丢人。
![]()
真正看清父母的平凡,是去年我工作后第一次带他们去商场。我想给妈妈买件羽绒服,导购热情地介绍最新款,教妈妈怎么调帽子上的抽绳,妈妈拿着衣服,手指在拉链上试了好几次都没拉明白,脸一下子红了,小声问我“这咋弄啊”。我帮她拉好拉链,抬头就看见她眼里的不好意思,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转头找爸爸,发现他正站在商场的自动扶梯口,不敢上去,盯着扶梯转来转去,手足无措。我走过去牵他的手,才发现他的手粗糙得全是茧,指关节也因为常年干重活,有些变形。
![]()
那天晚上回家,我翻出家里的老相册,看到一张爸爸二十多岁的照片:他穿着军绿色的外套,背着帆布包,站在火车站台,眼里全是对未来的期待,那时候的他,也有过想去远方闯一闯的梦想。还有妈妈年轻时的照片,扎着麻花辫,穿着连衣裙,手里拿着一本书,笑起来眼里有光,那时候的她,也想过考上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后来呢?爸爸为了供我上学,去了工地,一干就是二十年,梦想早就被水泥和砖块埋了;妈妈为了照顾我,辞了喜欢的工作,每天围着厨房和家务转,把青春都耗在了柴米油盐里。
![]()
原来我以为的“无所不能”,不过是他们把脆弱藏了起来;我嫌弃的“平凡”,不过是他们为我放弃了远方。以前我总盼着长大,想逃离他们的唠叨,想摆脱他们的“平凡”;现在才明白,接受他们的平凡,才是我这辈子最该学会的事。
![]()
现在每次回家,妈妈还是会絮絮叨叨问我“吃了吗”“冷不冷”,我不再不耐烦,会陪着她一起在厨房择菜,听她讲邻居家的小事;爸爸还是会给我讲他工地上的事,哪怕我听不懂,也会认真听着,偶尔问一句“爸,你累不累”。上次妈妈说家里的洗衣机坏了,我周末回去修好,她高兴得像个孩子,逢人就说“我闺女真能干,比她爸还厉害”;爸爸说他想学用微信视频,我坐在他身边,一步一步教他,就像小时候他教我写自己的名字一样。
其实哪有什么天生的超人,不过是为人父母后,把自己的锋芒收了,把梦想藏了,用一辈子的平凡,换了我们的成长。接受父母的平凡,不是承认他们的普通,而是看懂他们藏在平凡里的爱——是雨天倾斜的伞,是伤口未愈却递来的钱,是不会用电梯时的局促,是一辈子没为自己活过的成全。
这份教养,从来都不是什么大道理,就藏在我耐心听妈妈唠叨的每一分钟里,藏在我帮爸爸修东西的每一个动作里,藏在那句终于说出口的“爸妈,以后换我来照顾你们”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