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默的荣耀》中,有一个人配得上中华奇女子,人间真英雄!她出身优渥家庭,信仰革命,不惧危险,置生死于度外,凛然正气,可歌可泣,她就是巾帼须眉,留芳后世的朱枫,她被捕后吞金自杀,按理说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直白了说就是注定死亡的,但蒋介石下了死命令,必须救活她。
朱枫在蒋介石的心里占据一席之地,是他口中的“小老乡”,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蒋介石会如此欣赏朱枫那,尤其是叮嘱毛人凤的那些话,不准碰她一根毫毛,要给以最高礼遇优待,要感化、要攻心,如果你真的相信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蒋介石要的一直都是朱枫肚子里的情报。而朱枫又是怎么做的,虽然是被救回来了,但心却已经死了,她太清楚自己的处境了,为什么,因为知道的太多,其中就包括吴石的身份、情报传递的线路,任何一点泄露、都可能让整个情报网崩塌,毁于一旦,所以她连眼皮都没抬,整整4个月里她没说过一句有用的话。
![]()
朱枫牺牲时,才45岁,身中七枪,还高呼“共产党万岁”,直到60年以后她得骨灰才归大陆,朱枫用生命坚守机密,是比金子更贵重的信仰,在这里我想说的是、隐蔽战线的英雄们为国家舍生忘死,多少勇士牺牲在敌人残酷的屠刀下,后人当永远铭记他们。这里最让人泪目的是朱枫的勇气,她押赴刑场后,虽然被五花大绑,却依然昂首挺胸,毫不畏惧,这气魄并不是一般人所拥有的,随着一声枪响,朱枫在世的时间定格在了1950年6月10日下午4时30分。
![]()
朱枫的一生悲惨且璀璨,历经战乱和苦难,却从未想过要改变自己的意志,而她的魅力与深度更是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尤其是她那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家国情怀,最值得永远被铭记。只是这么好的一个人,在牺牲后,她的女儿阿菊却不愿去刑场给她收拾遗体,原因很简单,怕受到牵连,因为她跟丈夫本身就是保密局特务,跟朱枫属于敌对关系,更何况朱枫被捕前后,就住在阿菊家,为此丈夫还被捕了,虽然没有丢掉性命,但经过这段经历后,她肯定是极具恐惧的,最后改名隐居,几十年来她也不知道朱枫遗骸的去向。
![]()
在这说一下,阿菊是前夫的女儿,并不是朱枫的亲生女儿,从六岁养起,感情一直很好,站在她的立场多半是无奈,她不想去冒险,因为朱枫牺牲时,正值台湾的白色恐怖时期,怕再次招来无妄之灾,影响到自己和丈夫女儿的生活。下面说一下朱枫的遗体是被谁找到的,又费尽了哪些波折,朱浤源教授确认编号77号的“朱湛文”即为朱枫骨灰的过程,其实是结合历史档案、实地查证与亲属认证的严谨推理结果。
![]()
朱浤源曾三次冒雨进入富德公墓第11墓区的纳骨塔,在阴暗潮湿的角落找到编号77的骨灰罐,外层编织袋标注“朱湛文”,但内层陶罐上的红漆字迹却模糊不清,他们一开始陷入沉思,后又茅塞顿开,竟打开了编织袋,朱浤源发现骨灰罐的实际编号仍为233号,而“77号”仅是迁移后的系统重编。一系列的巧合,使得朱浤源喜出望外,就积极给大陆亲属发去了陶罐照片和登记信息,朱枫的女儿朱晓枫通过对比母亲的化名“朱谌之”,结合历史档案中的记录,明确确认该骨灰罐属于朱枫。
![]()
在这郑重说明一下,这里的“朱晓枫”并不是“阿菊”,而是朱枫与丈夫陈绶卿所生的亲生女儿,自打母亲牺牲以后,她为了纪念母亲,将原名朱明珍改成了朱晓枫,尽管有了她的确定,相关人事还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将档案调出,内容明确记载“母亲,朱谌之”,成为法律层面的核心证据。2010年12月9日,朱枫烈士的遗骨在外漂泊60年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北京,安葬在浙江镇海烈士陵园,其实这个过程我觉得阿菊做的真不厚道。
![]()
在真实的历史中,朱枫牺牲后,阿菊曾给军法局写信,请求领取继母的遗骸和遗物,信里写着“愿母亲入土为安”,当局也批复了“准予具领”,但不知为何最终她没有去领取。时间来到2005年,朱枫的外孙徐云初等人找到85岁的阿菊时,她却称“朱谌之是共匪,跟我没关系,我们一家都是国民党”,并委婉拒绝了与朱枫女儿朱晓枫见面的请求,说怕连累她女儿的前程。
![]()
她嘴上说的决绝,但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阿菊枕头底下曾压着没寄出去的领遗物申请书,看到朱枫的旧照时,她的目光也会久久停留不愿移开,这表明她内心深处并非真的对朱枫毫无感情,只是在生存面前,她将感情藏在了心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