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萨高原东北角,黄沙之下,隐藏着三座人工开凿痕迹明显的竖井。它们恰好位于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之间的三角地带,排列整齐、构造精密,仿佛有意指向某个被遗忘的地下系统。
![]()
这些绝不是普通的水井。井壁没有铭文,也没有随意挖掘的痕迹。它们的几何形态极为精准,墙面光滑得不可思议,整体设计透露出明确的意图。
它们是否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描述的“地下迷宫”有关?他曾提到埃及存在一个包含3000个房间的巨大建筑群,其中许多藏于地下,甚至还包括一座庞大的地下金字塔。
![]()
![]()
19世纪,探险家如乔瓦尼・卡维利亚和亨利・索尔特都曾在狮身人面像与卡夫拉通道附近记录到奇怪的井状结构。法国考古学家马里埃特也分别在1864年和1885年标记出这一区域的异常。1929至1939年间,多位学者如赖斯纳、容克尔和塞利姆・哈桑进一步追踪到狮身人面像与卡夫拉金字塔之间的一系列空洞。
![]()
此后数十年,这片区域逐渐淡出考古视野。然而近期,借助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技术,一支由科拉多・马兰加教授和工程师菲利波・比昂迪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吉萨高原地下再次捕捉到异常信号。正是在这些信号的引导下,三座竖井重见天日。
第一座竖井位于狮身人面像东北侧。井口方正,以石灰岩砌边,深度约130英尺,相当于12层楼高。井壁以石灰岩和砂岩块精密拼接,形似某种古老机械的内壁。在40英尺深处,还存在一个宽约80英尺的空腔,其规整形态不像是自然侵蚀形成。
仅几步之遥,第二座竖井与第一座几乎如出一辙。它位于卡夫拉金字塔的仪式通道旁,拥有同样的光滑井壁和周边沟槽结构。两座如此相似的竖井,不太可能是偶然之作。
![]()
第三座竖井位于胡夫金字塔东侧,最为引人遐想。入口处曾设有加固石材,显示其被频繁使用。西侧内壁还发现了一处凹槽,似乎用于升降或引导物品。周围同样存在人工开凿的空腔。
这三座竖井彼此相距不到165英尺,排列形态竟与吉萨三大金字塔——甚至与猎户座腰带三星的分布惊人相似。
附近还有两座粗糙浅显的竖井,像是后人模仿所建,工艺远不能与前三者相比。但它们也暗示:吉萨的地下结构,可能比我们已知的复杂得多。
这些竖井究竟有何用途?是用于仪式献祭?水力系统?还是垂直运输通道?
![]()
目前,探地雷达、电阻层析成像以及合成孔径雷达等多种技术均显示,狮身人面像附近还存在更多异常空腔,彼此之间可能相互连通。如果推测属实,这些竖井或许正是通往金字塔配套地下网络的入口。
从已有的考古证据来看,吉萨高原的地下曾被古人以同样严谨的工程手法处理:石灰岩中开凿的沟槽、深井和基座,都显示出与地表建筑相呼应的设计逻辑。
这一隐藏的“地下层”引发了广泛猜测:是否与尼罗河相连?是否用于某种迄今未被确认的宗教或技术用途?
这些竖井不仅构造精密、排列有序,还与金字塔群及天文星象对应,暗示古人可能持有某种贯通天与地、可见与不可见的宇宙观。
尽管目前还没有人真正进入这些竖井的底部,但每一次探测、每一张雷达图像都在指向同一结论:吉萨高原仍埋藏着足以改写古埃及历史的秘密。
它们不是偶然出现的异常结构,而是一扇扇门,通往那个仍在等待探索的地下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