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生气通天论》解读:养阴以护阳 —— 阴阳平衡的养生之道
《素问・生气通天论》在前两篇阐明 “阳气为生命之本”“伤阳之害” 后,最终落脚于 “阴阳平衡” 的核心养生观,指出 “护阳需先养阴,阴阳调和才能长久健康”。以下以施宣赫老师的视角,拆解本章中 “阴阳关系” 与 “平衡方法” 的核心原文,用通俗解读帮你快速掌握养阴护阳的实操逻辑。
![]()
原文:“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这句话精准讲清了阴阳的 “分工” 与失衡危害:“阴” 就像身体的 “燃料库”,负责储存肾精、阴血等 “物质基础”,同时为阳气提供能量;“阳” 则是 “防护盾”,守护体表、抵御风寒暑湿等外邪。
一旦失衡,问题立现:阴气不足时,阳气会 “失控亢奋”,比如熬夜后烦躁失眠、血压升高,就是 “阴管不住阳”;阳气不足时,阴气会 “过度堆积”,像手脚冰凉、腹胀耳鸣,多是 “阳管不住阴”。这说明养阳不能光补阳,得先让阴气充足;养阴也不能忽视护阳,不然阴气容易变成 “寒湿”。
原文:“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圣人陈阴阳” 的 “陈”,其实就是 “梳理调和”。圣人懂得让阴阳平衡,所以能做到筋脉通畅、骨髓结实、气血顺行,最终内外协调、不生病、感官灵敏。
![]()
对我们来说,“陈阴阳” 不用复杂操作:作息跟着太阳走,白天活动、晚上休息,让阳气升发、阴气储存;饮食别太偏,少吃生冷伤阳,也别多吃辛辣耗阴;运动动静结合,白天散步助阳,晚上静坐养阴。这些日常习惯,其实都是在调和阴阳。
原文:“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这是《生气通天论》的 “养生金句”,核心就三点:第一,阴阳调和的关键是 “阳气稳固不浪费”,阳气不随便外泄,才能守住阴气;第二,阴阳失衡就像没秋天的春天、没夏天的冬天,违背规律肯定出问题;第三,阳气亢奋却不稳固,会把阴气耗光;只有阴气平和、阳气致密,精神才好;要是阴阳彻底分开,生命就危险了。
现在很多人总熬夜、压力大,看着精力足,其实是阳气 “虚浮外泄”,早就把阴气耗伤了,所以会口干、脱发。这时候别瞎补阳,先规律作息让阳气 “稳住”,再吃点滋阴的食物(比如银耳、枸杞),才能回到 “阴平阳秘” 的健康状态。
核心总结
《素问・生气通天论》全篇围绕 “阳气”,最终落在 “阴阳平衡” 上:先讲阳气多重要,再讲哪些行为伤阳气,最后教我们怎么通过养阴护阳实现平衡。记住三个关键:阳气要 “稳固不浪费”,养阴是护阳的基础,日常顺着规律调作息、控饮食、稳情绪,就能让阴阳调和,少生病。
下期预告
——《素问・金匮真言论》
解读:阴阳与四时五脏的对应规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