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省委批准,省纪委监委对原晋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山西蓝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保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王保玉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背组织原则,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在职务调整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廉洁底线失守,纵容、默许配偶使用他人资金炒股,退休后未经组织批准违规兼职;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
王保玉严重违反党的组织纪律和廉洁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有关规定,经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省委批准,决定给予王保玉开除党籍处分;按规定取消其享受的待遇;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王保玉,男,今年65岁,1960年6月生于河南省沈丘,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2年,22岁的王保玉从焦作矿业学院地质系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毕业,这个专业在当时属于冷门中的冷门,整个班级仅30余人。而这个河南小伙,后来成长为中国煤层气开发领域的关键人物。
毕业后的王保玉被分配到晋城矿务局古书院矿,成为生产技术科的一名技术员。这是个典型的"煤黑子"岗位,每天要下井8小时,在潮湿闷热的巷道里测绘地质构造。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在6年内从技术员升任通风区副区长——这个晋升速度在当时的煤矿系统里,属于"火箭型"。
1992年秋,32岁的王保玉由副区长升任为区长。此时的他已经在井下摸爬滚打了10年,对古书院矿的瓦斯赋存规律了如指掌。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琢磨"采煤采气一体化"技术——这在当时的中国煤炭行业,几乎是天方夜谭。
1997年,37岁的王保玉调任到晋煤集团技术中心,担任通风安全室主任,牵头编写《晋煤集团瓦斯防治技术规范》。
![]()
2003年,43岁的王保玉迎来人生又一个转折点。他被任命为沁水蓝焰煤层气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正式开启煤层气开发之路。当时的沁水盆地,地面钻井抽采煤层气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王保玉带着团队用3年时间,通过技术创新,将抽采量从150万方跃升至1.002亿方,增长66.8倍。这项突破直接改写了中国煤层气开发的历史。
2010年,50岁的王保玉升任晋煤集团副总经理,分管煤层气和燃气产业。此时的他已经是行业公认的"瓦斯治理专家",担任国家能源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还在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兼任特聘教授。他曾参与建设的120兆瓦瓦斯发电项目,目前仍在运行。
2018年,山西省推进燃气行业重组,成立山西燃气集团。58岁的王保玉出任山西燃气集团总经理,开始主导全省燃气资源整合。当时山西燃气行业长期存在多种问题,王保玉仅用两年时间完成了晋煤集团燃气板块的重组,推动山西燃气集团跻身全国燃气企业前十强。
2020年,晋煤集团组建燃气装备制造基地,60岁的他退居二线,担任建设办公室主任,这个基地规划年产5000台套高端燃气设备,原本是他退休前的"收官之作",却随着2025年3月30日的一纸通报戛然而止。
纵观王保玉的职业生涯,不同于罗璇从团委起步的"快车道"。王保玉的每一步都踩在煤炭行业的技术痛点上:从井下技术员到瓦斯治理专家,从技术骨干到企业高管,他的38年职业生涯几乎与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同步。这种"技术官僚"的成长轨迹,在能源系统中并不罕见,但最终倒在退休5年后的审查,也折射出国企高管"权力寻租"的共性问题。
![]()
值得注意的是,王保玉被查的时间点颇为微妙——2025年正是山西深化能源综合改革试点的关键期。而他主导的"采煤采气一体化"技术,却实实在在改变了中国高瓦斯矿井的安全生产格局。
若其能坚守科研报国初心,本可在煤层气开发史上留下清名,而今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他的案件给我们如下警示:技术精英更需常怀敬畏,莫让专业光环沦为违纪遮羞布。来源:山西省纪委监委网站等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