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的退出,让我看到那些从小就被送往海外、接受西方教育的二代们,在接班方面的先天性不足以及严重的水土不服。
大家知道,自去年宗馥莉接班以来,2024年娃哈哈销售净收入同比激增53%,创下创立以来的最高增速,今年一季度再次带领娃哈哈获得30%以上的增长势头。这些都在证明,她所推行的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改革方向其实是正确的。这本应该是娃哈哈这家老牌企业穿越周期的最好通行证,无奈却成了刺痛既得利益者的利刃。
过去,在宗庆后时代的娃哈哈,依靠的更多是创始人的个人威望和情谊生态,在管理上有着较大的弹性。这点,我相信很多老板肯定深有体会,生意中你来我往的信任与人情,也是过去娃哈哈经商体系可以维持的重要原因。
而从小就接受了西方商科教育体系的宗馥莉则不同。如今,面对农夫山泉、怡宝、元气森林等新老对手的围剿,她难以理解:为了效率最大化,为了娃哈哈的未来,这些老员工为什么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
外加国资大股东对其接班的审视,她更加着急证明自己对于娃哈哈的掌控力。这种焦虑让她做出了清洗元老、铁腕改革、关停关联工厂、让员工改签劳动合同等等一系列举动,甚至毫不掩饰地想把数百个娃哈哈的商标转到自己控制的同盛系进行体外循环,而这一结果就是被国资委果断叫停。毕竟,你把属于集团的商标都卖给自己的民营公司,这个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谁来负责?
如今,宗馥莉再次辞去了娃哈哈所有职务,并启程离开,成立“娃小宗”,创造一个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的新战场,其实也在实施她的plan B。
而娃哈哈集团在她看来,离开了自己的生产渠道销售,已经有名无实,除了一块娃哈哈的牌子,早就被掏空了。可她不知道的是,没有上城国资委,又怎么会有今天的娃哈哈。
1987年,宗庆后接手娃哈哈,就是看中了国有校办企业这块金字招牌。后来,娃哈哈兼并全国罐头行业排名前十的杭州罐头食品厂,上演“蛇吞象”的大戏,这些都是国资起到的重要作用。正是靠着政府撑腰,完成一系列关键并购动作,娃哈哈由此才华丽转身,第二年产值直接突破,是并购之前的10倍。后来的达能之争,同样也是因为有着国资背景,才让达能最终认输退出。
娃哈哈的成功是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机遇的结果,而这一切都是一直接受西方教育的宗馥莉看不见,或者说是根本看不懂的地方。毕竟,在中国做企业,不仅要懂经营、创造利润,还要懂人情、足够精明,照顾到各方的利益情绪,这样才能活得好、活得久啊!
话说你们怎么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