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充分竞争领域,国企从来就没有赢过。
不是宗馥莉离不开娃哈哈,是娃哈哈离不开宗馥莉。
娃哈哈的 “接班大戏”,终于以宗馥莉的辞职落下帷幕。
这是她两年内第二次离开核心岗位,和第一次 “以退为进” 的策略不同,这次辞职更像一场 “不得不走” 的体面退场。
![]()
很多人说 “宗馥莉输了”,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真正陷入困境的不是她,而是那个没能接住 “接班接力棒” 的娃哈哈 —— 股权混乱的老问题没解决,若再往国企管理的路子上偏,在饮料这个充分竞争的赛道里,恐怕只会更难。
![]()
一、宗馥莉辞职,为啥是 “唯一选择”?
不是宗馥莉没能力,是娃哈哈的 “坑” 太特殊,她填不平。
最核心的问题,是她始终没握住 “话语权”—— 老宗时代能镇住的场子,她镇不住。
比如和元老的关系:娃哈哈的核心团队都是跟着老宗打天下的人,从早期的 AD 钙奶到后来的营养快线,这些人手里握着渠道、懂生产,老宗一句话能拍板的事,宗馥莉要开会磨半天,最后还可能被 “老资格” 否决。
不是元老故意刁难,是她没有老宗那种 “从 0 到 1 做起来” 的威望,人家凭啥听一个 “空降” 的二代指挥?
![]()
再看和国资的关系:娃哈哈的股权从来不是宗家独大,早期因为历史原因,国资和其他股东占了不少份额。
老宗在世时,能靠 “创始人情面” 和国资谈合作,甚至偶尔 “不按规矩来” 也没人较真。
可宗馥莉不一样,她想推的项目,国资会盯着 “有没有合规”“会不会损害股东利益”,比如之前涉及商标使用的问题,老宗时代可能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她这里就成了 “必须整改”,最后闹到辞职,本质是 “没有威望镇住复杂的股权关系”。
![]()
还有家族事务的处理:老宗的私事曝光后,需要有人出来稳住局面、对接外界,可宗馥莉的应对明显跟不上,既没安抚好内部,也没给外界一个清晰的说法。
这不是 “能力不够”,是她从来没被培养过处理这类事 —— 老宗大概以为 “把管理权交出去就行”,却忘了 “接班不止接权力,还要接人脉、接人心、接处理麻烦的底气”。
![]()
到最后,辞职成了唯一的体面:再耗下去,不仅矛盾会更激化,连她自己的口碑都会砸在里面;而及时退场,至少还能保住 “主动让贤” 的体面,对娃哈哈来说,也能暂时平息股东和元老的不满,减少对品牌的伤害。
![]()
二、娃哈哈的 “死穴”:不是没人接班,是 “老问题没解决”
很多人把娃哈哈的问题归为 “宗馥莉不行”,但其实根子在更早 —— 老宗留下的 “股权乱局” 和 “治理漏洞”,才是真正的定时炸弹。
首先是股权太乱:宗氏家族从来不是娃哈哈的第一大股东,早期因为和地方国资、其他企业的合作,股权被拆得很散。
老宗在世时,能靠 “个人权威” 把这些股东拧成一股绳,可他没趁着自己还在的时候搞股改,也没明确接班的合规路径。
就像盖房子没打牢地基,等要换屋顶的时候,才发现柱子根本撑不住 —— 宗馥莉接班,从一开始就不符合 “现代公司治理” 的规矩,其他股东不服、国资不认可,自然走不通。
![]()
更要命的是 “退路难寻”:现在宗馥莉走了,娃哈哈若想靠国资主导来稳定局面,大概率是 “死路一条”。
为啥?因为饮料行业是典型的 “充分竞争领域”,拼的是反应快、创新多、接地气 —— 农夫山泉能靠一瓶矿泉水打天下,元气森林能靠气泡水半年火遍全国,靠的是 “快速试错、灵活调整”。可国企的管理模式偏偏相反:决策要走流程、创新要等审批、犯错怕担责任,在 “你慢一步就被淘汰” 的饮料市场,根本玩不转。
之前有国企背景的饮料品牌,要么慢慢淡出市场,要么靠低价走低端路线,从来没在高端或创新赛道赢过,娃哈哈若走这条路,等于放弃了和新品牌竞争的资格。
![]()
说白了,娃哈哈现在的困境是 “两头不靠”:家族接班走不通,国资模式又玩不转,夹在中间,最容易错过市场机会。
比如近几年健康饮料、功能饮料火了,娃哈哈没推出能打的新品,反而还在吃 AD 钙奶、营养快线的老本,就是因为内部治理混乱,没人能拍板搞创新 —— 这才是最可惜的地方,不是没机会,是没能力抓住机会。
![]()
三、输的不是宗馥莉,是娃哈哈
有人说 “宗馥莉没接住班,是她输了”,但其实她辞职反而是 “及时止损”。
对她个人来说,离开娃哈哈这个 “是非地”,可以去经营自己的 “娃小宗”,不用再被老企业的复杂关系绑住,反而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就算以后没再做饮料,这段经历也让她看清了 “接班不是靠血缘,是靠能力和规矩”,对个人成长未必是坏事。
![]()
真正输的是娃哈哈。
这不是 “少了一个掌舵人” 那么简单,而是失去了 “最后一次稳定过渡的机会”。
老宗时代的辉煌,靠的是他的个人能力和时代红利,可到了现在,市场变了、消费者变了,娃哈哈最需要的是 “清晰的治理结构” 和 “灵活的创新机制”,可宗馥莉的辞职,把这些问题全暴露在了阳光下 —— 接下来若找不到既懂市场、又能平衡股东关系的新掌舵人,再看着农夫山泉、元气森林这些对手不断抢占市场,娃哈哈可能真的要从 “国民饮料” 慢慢变成 “时代回忆”。
![]()
更遗憾的是,娃哈哈本可以成为 “民企接班” 的范本,却因为早期没解决好股权和治理问题,最后成了 “反面案例”。
很多民企都有类似的问题:创始人觉得 “公司是我的,想传给谁就传给谁”,却忘了现代企业不是 “家族私产”,股权、规矩、人心,缺一样都接不好班 —— 这才是娃哈哈最该被记住的教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