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欧圈出了件挺耐人寻味的事,芬兰的议员们要在11月份钻进议会大楼的地下室,专门搞一场模拟战时办公的演习。
这可不是拍电影过家家,而是芬兰议会头一回干这种事——把议员们拉进地下掩体,练怎么在炮火连天的时候接着开会、做决策。
芬兰议会第一副议长葆拉・里西科说得很直接,这一切都是因为俄乌冲突后,“安全形势发生了变化”。
一
可能有人会纳闷,芬兰一个守了几十年中立的北欧国家,以前跟俄罗斯隔着重工业城市圣彼得堡,1300公里的边界线从来没出过真刀真枪的冲突,怎么现在突然要搞议员地下办公这种“备战”意味十足的动作?
要搞明白这事,得先从两年前芬兰和瑞典放弃中立、一头扎进北约怀抱说起,在2023年之前,芬兰和瑞典一直是欧洲安全格局里的“特殊存在”。
冷战那阵子没站队,冷战结束后也没跟着北约东扩的浪潮走,靠着“中立”身份跟俄罗斯维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
但俄乌冲突一爆发,整个欧洲的安全逻辑都变了,芬兰国内的舆论一下子倒向了“入约保平安”,总统和总理连夜开会拍板,跟着瑞典一起递交了入约申请。
当时北约那边拍着胸脯说“会迅速通过”,可谁都知道,这一步迈出去,就再也回不去了。
俄罗斯的反应几乎是立刻就来的。
普京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提到这事儿时,用了“愚蠢”两个字来评价。
他说俄罗斯跟芬瑞两国从来没红过脸,几十年的友好关系,就因为加入个军事联盟全毁了。
更实在的是,俄罗斯直接在北部边境新设了一个军区,还把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和S-400防空导弹系统往边境挪。
毕竟以前北约跟俄罗斯的陆地边界也就1200多公里,芬兰一加入,这长度直接翻了快一倍,圣彼得堡到北约边界只剩170公里,相当于导弹几分钟就能打到的距离。
芬兰自己其实也清楚这步棋的风险。当初申请入约的时候,芬兰外长就愁眉苦脸地说,从提交申请到正式加入的“灰色时期”最危险,反复求北约给个明确的保护承诺。
可现在真成了北约一员,反而更紧张了。这次搞议员地下演习,选的地点是议会大楼地下室的专用掩体,里面连紧急会议厅都现成的,显然是早有准备。
里西科说这是“首次”,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绝不是临时起意的突发奇想,而是芬兰对当前安全局势的一种公开表态:我们真的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要是光看演习本身,可能觉得芬兰有点“杞人忧天”,但结合芬兰总统斯图布最近的言论,就能明白他们的紧张不是空穴来风。
上个月斯图布在接受采访时放了句狠话:要是西欧国家真想给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那就得做好跟俄罗斯打仗的准备。
有人追问他“是不是说乌克兰再被打,欧洲就得直接出兵”,斯图布一点没含糊:“安全保证的定义就是这样”,还补了句“没真武力撑着,保证就是空话”。
这话听着硬气,但细琢磨就知道里面的门道。最近几个月,西方一直在吵给乌克兰“安全保证”这事。
法国总统马克龙牵头搞了个“志愿联盟”,说已经有26个国家答应,等俄乌停火就派海陆空部队去乌克兰当“保障力量”。
马克龙特意强调“不是要跟俄罗斯开战”,可俄罗斯早就把话撂那了:任何没经过允许就驻扎在乌克兰的外国兵,都是“合法打击目标”。
二
更有意思的是西方内部的分歧,斯图布在雅尔塔的会议上就跟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吵了一架,约翰逊催着欧盟解冻俄罗斯3000亿欧元资产给乌克兰,斯图布却支支吾吾说比利时这些国家怕吃官司。
波兰外长更直接,说既然没人真敢跟俄罗斯开打,就别瞎吹安全保证,不如干点实在的。
连马克龙说的26国联盟,里面也掺着水分:德国、荷兰这些大国一直拖着不表态,波兰说自己要守边境没法派兵,真正能立马动起来的没几个。
说白了,这更像一场政治秀,美国躲在后面给点防空系统和情报支持,欧洲各国在前面撑场面,谁都不想先踩俄罗斯的红线。
俄罗斯这边的态度倒是一贯强硬。普京不止一次说,芬兰加入北约后承诺“不部署威胁性武器”根本没用,北约总部要真下命令,芬兰说了不算。
俄副外长格鲁什科更直接,说芬兰这是“放弃了无核地位”,要是北约把核武器往边境挪,俄罗斯肯定得反击。
莫斯科反复强调,北约东扩才是俄乌冲突的根源——从冷战结束后一次次往东挤,直到把芬兰这样的中立国也拉进来,等于把军事基地修到了俄罗斯家门口。
现在西方还要给乌克兰派“保障力量”,这不就是把北约的势力再往俄罗斯边界推一步吗?
这里就得提一句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最近爆的料,她说俄乌冲突的导火索有三个:欧盟内部分裂、新冠打断谈判、明斯克协议崩了。
但即便她不想承认,北约东扩也是绕不开的核心,冷战结束时北约承诺不东扩,结果几十年里先后扩了五次,第六次直接把芬瑞拉进来,波罗的海都快成“北约湖”了。
俄罗斯被逼得在西部和北部同时布防,换谁都得急眼,默克尔自己也说了,她执政时就反对乌克兰入约,因为“肯定会引发战争”,可当时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一个劲地拱火,欧盟内部吵成一团,最后还是没按住局势。
三
现在芬兰搞的这场地下演习,本质上就是这种紧张局势的缩影,以前靠着中立能在俄欧之间求安稳,现在站到了北约的前沿,就得跟着阵营的节奏走。
斯图布说“俄罗斯同不同意安全保证不重要”,这话听着硬气,可芬兰心里比谁都清楚,1300公里的边界线摆在哪,真要是局势升级,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
搞议员地下演习,既是练应急能力,也是做给国内民众看——“政府在为安全着想”,更是做给北约盟友看——“我们跟大家一条心”。
但这种“以紧张换安全”的逻辑真能成立吗?普京说得其实有点道理,芬兰放弃中立后,反而失去了缓冲地带。
以前不管俄欧怎么闹,芬兰都能当个“中间人”,现在成了北约的“前哨”,反而把自己架在了火上。
俄罗斯新设的军区、部署的导弹,显然都是冲着北约来的,芬兰自然也被包括在内。
更尴尬的是,北约的集体防御承诺看着靠谱,真到了关键时刻,美国会不会真为了芬兰跟俄罗斯硬碰硬?恐怕没人能打包票。
西方总说俄罗斯“威胁”欧洲安全,可俄罗斯反复强调自己没理由对邻国动手,从实际动作看,俄罗斯确实在加强防御,设新军区、部署武器、警告外国部队,这些更像是被步步紧逼后的反应。
而西方这边,一边喊着“别紧张”,一边搞军演、派部队、拉新盟友,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操作,只会让局势越来越僵。
今年6月北约在波罗的海搞“波罗的海行动-2025”军演,拉来16国9000兵力,俄罗斯立马派3000人针对性演习,双方就在波罗的海互相秀肌肉,谁都不肯先退一步。
说到底芬兰的地下演习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欧洲安全的困局。北约东扩的步子停不下来,俄罗斯的反制就不会停;西方给乌克兰的“安全保证”吵得越凶,俄罗斯的警惕性就越高。
双方就像在走钢丝,一边是不断升级的军事动作,一边是越来越脆弱的沟通渠道,稍微有点差池就可能“擦枪走火”。
最可怜的其实是乌克兰。成了大国博弈的棋盘,打了这么多年仗,现在还要被当成“安全保证”的试验场。
西方的承诺听着好听,可真要兑现的时候,各国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俄罗斯的警告实实在在,真要是外国部队进驻,遭殃的还是乌克兰的土地。
而芬兰这样的国家,看似靠加入北约找到了“靠山”,实则把自己卷入了更大的漩涡,一场议员地下演习,练的是战时办公的能力,却练不出化解危机的智慧。
现在距离芬兰的演习还有一个月,具体日期还没公布,但不管哪天举行,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欧洲的安全局势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是继续靠着军演、制裁、拉阵营来“秀肌肉”,还是坐下来好好解决彼此的安全关切,这不仅关系到芬兰议员要不要在地下室办公,更关系到整个欧洲能不能回到安稳日子。
毕竟战争从来没有赢家,而和平,从来不是靠躲进地下就能换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