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阳光洒在老林的脸上,一大早,他像往常一样赶着去菜市场买菜。刚走到路口,突然感到一阵尿意袭来。可是,家离这里还有一公里,老林本着“男子汉,忍一忍”的信念,咬牙坚持,愣是挺到了家。
他站在自家厕所门口长舒一口气,自豪地想:“憋尿算什么,也没耽误事!”然而他的老伙伴刘大爷却笑着摇头:“可别仗着能憋就憋,小心憋出大问题!”
相比之下,老林清楚记得几个月前旅途中突发拉稀,身体虚得路都走不动,几乎错过回家的火车。“为什么一样不能排出体外的感觉,一个能咬牙坚持,一个寸步难行?”
这样的困惑,不止困扰着老林。有多少人在公交上、办公室、旅游路途中都曾想过:“憋尿似乎还行,拉肚子真是受不了!”你知不知道,这背后其实藏着身体的精妙调控和健康风险。“其实,这里有你想不到的真相,尤其是最后1点,可能让你再也不敢轻易憋尿!”
很多人不仅自己憋,还教育身边人“忍一忍就好”。但太多临床案例和权威研究发现,频繁憋尿对身体多处器官都是隐形伤害。
首先,人体膀胱的“报警机制”并不是简单的盛满到排空。膀胱壁上的伸展感受器灵敏地感知尿液增多,超过约300-400ml时,大脑会发出“必须排尿”的信号。如果强行憋住,膀胱肌肉长期处于紧张和充盈状态,有可能引起膀胱肌肉损伤、神经功能紊乱。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曾发布数据显示,因频繁憋尿导致急性膀胱炎和尿路感染的患者高出同龄人25.4%。妇女、老年人和前列腺肥大的男性尤为高危。轻则炎症,重则输尿管反流,甚至诱发肾积水。
那么,为何拉稀时我们却分分钟难以自控?医学研究显示,肠道在感染或刺激导致腹泻时,水分潴留,肠蠕动剧烈加快,疼痛、脱水、低血钾风险随之飙升。腹泻本身是身体自我保护、高速“排雷”的警铃,难以抵抗的便意其实是维生系统迅速处理毒素、减少中毒风险的结果。
很多人觉得自己“训练出来能忍”,但身体并不会因此变强。哈佛大学泌尿外科临床数据表明,长期憋尿4周以上,膀胱容量失调风险上升19%、膀胱收缩功能受损率高达12.8%。
诱发泌尿系统感染:憋尿时间超过4小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易在尿道滋生,进一步逆行至膀胱,引发膀胱炎、尿道炎。
增加肾脏负担:憋尿会导致尿液倒流,长期如此,慢性肾功能下降风险上升了8%-14%。慢性憋尿患者出现“肾绞痛”的概率非常高。
影响膀胱弹性:膀胱壁反复过度伸展,“像爆气球的皮筋”,最终会造成应激性尿失禁或夜尿增多;尤其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前列腺及盆腔健康:男性反复憋尿,可能诱发前列腺炎,盆腔充血。调查显示,这类人群出现排尿异常概率是对照组的1.4倍。
腹泻时却寸步难行,是因为其机制“强制切断”了你的忍耐力。
腹泻本质是肠道出问题的“应急疏散”。肠黏膜受到病菌毒素刺激,释放大量前列腺素、5-羟色胺等化学物质,直接激活肠壁神经快速传递信号到大脑,此时任何忍耐都是“徒劳”。腹泻还伴随电解质和水分丢失,不及时补充极易引发体虚、头晕、低血压,甚至脱水性休克,身体自动“限流”,强制让你停止一切活动以优先排空危险物。
很多人总问:既然腹泻如此防不胜防,那憋尿是不是可以适当训练?权威泌尿科专家建议:非必要绝不建议憋尿。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有泌尿系统既往病史者,更应做到“有尿即解”。
如果你因特殊场合不得不延迟排尿,别超2小时,切记要多饮水、勤排尿、注意私处清洁。遇到突然腹泻、明显腹痛,建议尽快补水、电解质,避免随意服止泻药。不要因尴尬而拖延就医,有基础疾病和反复腹泻、尿痛时,及早到医院专业科室排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