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柴差talk》,本栏目持续更新时事热点。你好我是柴差(chaichai),一个野生的媒体人、段子手、残忍的社会观察者。
无数的你我汇聚在这里,或许,我们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愿你们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
“正文”
丽江的“荒野之国”成了焦点,游客拍的照片阴森诡异,装置扭曲怪诞,像极了某种祭祀现场。
有人替它辩解,说这是艺术,是创意,是父爱的结晶。
可当这些带着浓重日式怪谈气息的东西,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国的旅游景区,打着“童话”“梦幻”的旗号招揽游客时,很多人心里不是滋味。
这个园子是音乐人乔小刀为女儿建的,父爱无可指摘。但父爱的表达有很多种,可以是阳光下的秋千,可以是画满涂鸦的墙壁,可以是种满鲜花的小屋。
可“荒野之国”里是什么?是挂满人脸的飞天蜈蚣,是镜面反射的多重人形,是金属扭曲成的诡异结构。
这些东西的美学风格,和我们在日本影视、动漫、神社里看到的阴森元素太过相似。
那种压抑、幽闭、非人的感觉,让人本能地想远离。这不是童话,这是惊悚片,就算是童话,那也只能是地府的童话。
有人会说,别上纲上线,这只是艺术风格,可艺术风格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当你选择用这种充满死亡暗示和异域宗教感的形式来呈现时,就必须承担它带来的联想。
尤其在丽江这样的地方,一个代表中国西南自然与人文之美的城市,突然冒出一个像“咒怨”片场的景点,游客感到错愕、不适,甚至愤怒,难道不合理吗?
再看看景区那不要脸的回应,不反思设计是否越界,反而怪游客拍照角度不好,说晴天去就不吓人了。
这话说得太可笑,晴天能照亮角落,但照不亮那些装置本身透出的阴冷气质。
就像一个人穿着丧服在婚礼上跳舞,你说换个灯光他就喜庆了?不可能。
我们不反对创新,不反对个性表达,但创新和个性,不能建立在混淆文化边界、挑战大众情感的基础上。
尤其当这些东西被包装成“亲子乐园”“童话世界”时,更是对儿童心理的不负责任。
孩子不懂艺术,但他们能感知恐惧。一个让孩子害怕的地方,再怎么解释,也谈不上美好。
这些年,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有些地方为了“出圈”,什么风格都敢用,什么噱头都敢搞。
仿佛越怪越有流量,越像“异世界”越能上热搜。结果呢?游客来了,拍了照,发了“阴间”“鬼屋”的评论,景区火了,流量有了,可中国的旅游形象却被一点点消解。
如果你还是中国人,如果你还想在中国的土地上做点事,那就别把日本那套阴间玩意儿照搬过来。
我们可以有想象力,可以有废铁艺术,可以有天马行空的创造。但创造的前提,是尊重这片土地的气质,尊重游客的感受,尊重最基本的文化认同。
我们可以怪,可以奇,但不能让人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不属于这里的异域祭坛。
荒野之国的争议,不是对一个人的审判,而是对一种风气的警醒。
别再用“艺术无国界”当挡箭牌,来掩盖对本土情感的漠视。真正的创造,是让人看了觉得,这地方,真像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