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89套!
2025年9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创下2022年以来同期新高,而紧接着的十一黄金周显得有些冷清。
这种看似矛盾的市场表现背后,是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与假期季节性因素的交织影响,也折射出上海楼市深度分化的新格局。
政策托底成交创新高
刚需撑量、改善提质趋势明显
9月上海二手房成交20389套,环比微增2.39%,同比大涨27.89%,创下2022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
![]()
这一数据背后,是“沪六条”新政落地首月的强效刺激。8月25日出台的新政明确外环外购房不限套数、统一首二套房贷利率至3.05%,直接激活了刚需市场。
![]()
从具体成交版块来看,9月成交量Top 10的板块有7个位于外环外。外环内的3个板块,静安彭浦、浦东世博、宝山共康泗塘,房源多为老公房,一直深受刚需群体的追捧。可见,9月二手房的成交量主要还是刚需撑起来的。
![]()
与此同时,改善客户正在呈现越买越大的趋势。14~200㎡的改善型住宅,成交占比较8月有所提升;200㎡以上豪宅的成交占比较8月更是大幅提升。
总体来看,上海二手市场正在持续分化:一边是刚需撑量,一边是改善提质。
基数效应叠加出游分流
单日成交创年内次低
与9月的火热形成反差,十一黄金周(10月1日~8日)上海二手房仅成交1133套,日均141.6套,与去年国庆假期成交量2133套相比,降幅较多。
这一数据需结合特殊背景解读:去年9月29日“沪七条”新政突袭,直接推高同期成交基数;而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共有8天长假,文旅部门相关数据预测,2025年十一黄金周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对上海本地的看房需求有较大分流。
![]()
太平洋房屋行业研究部认为,对比2023年同期,今年长假成交量跌幅收窄至35.7%,且新增客户量同比2023年增长18.4%,市场需求依然旺盛,观望情绪依然存在。
分化中寻机会
刚需与改善各有最优解
当前市场正处于“政策托底、需求分层”的关键阶段。对于购房者而言,需根据自身需求精准布局:
刚需群体可重点关注外环外“轨交+产业”双驱动板块,兼顾居住与通勤,后期置换更为方便;改善群体可逢低布局核心区次新房,如静安大宁、徐汇滨江等板块房龄5~10年的次新房;投资客则需警惕远郊非核心资产。
随着四季度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有望延续“量稳价稳”态势,但结构性分化将成为常态。银十成色取决于外环外能否延续9月热度,而核心区优质资产的抗跌性,将成为检验市场信心的试金石。
![]()
对于真正有居住需求的购房者而言,当前政策红利与供应充足形成的“双重窗口期”,或许正是理性入场的好时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