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罗荣桓建议贺龙当国防部长,毛主席:让贺老总当军委第二副主席吧

0
分享至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1959年9月,北京中南海,一个关键职位空了出来。

国防部长。

谁来接?这个问题摆在了毛主席面前,他找来了罗荣桓,罗荣桓给出的答案,让很多人意外。



病榻上的推荐

罗荣桓躺在病床上。

庐山会议他没去成,身体不允许,彭德怀在会上的事,是后来别人告诉他的。这位搞政工出身的元帅,对军队人事了如指掌。



1955年全军授衔,就是他主持的,哪个将领什么脾气,什么能耐,他心里都有数。

毛主席派人来了。

问题很直接,谁合适接国防部长?

这个位置不好干。

内部要管全军军务,外部要接待各国宾客,一年到头,连轴转。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七年,把这副担子扛得稳稳当当。现在他下来了,接班人得有足够分量。

罗荣桓沉默了一会儿。

他说出了一个名字,贺龙。



听到这个建议的人,有些意外,十大元帅里,排在前面的还有几位,贺龙排第五,怎么就轮到他了?

罗荣桓自然有自己的考虑。

他看中的,不是单纯的资历和战功,他看中的,是这个人能不能把国防部长这个活儿干好。



一个务实的判断

罗荣桓的推荐,有他的道理。

国防部长这个职位,不光要懂军事。



还得会协调,会组织,会和各方面打交道,军内各大单位之间的关系,得理顺。国防工业、后勤保障、军事训练,这些具体事务,都得有人盯着。

更重要的是外事工作。

各国武官要接待,友好国家的军事代表团要陪同,这些场合,需要的是能说会道,善于交际的人。闷头搞军事指挥是一回事,出席各种外交场合又是另一回事。

贺龙有这个优势。

他性格开朗,爱和人打交道,在西南工作那几年,各方面关系处理得很好。地方干部喜欢他,部队官兵服他,老百姓拥护他。

这种协调能力,正是国防部长最需要的。



还有一点。

贺龙身体好。

这不是小事,国防部长的工作强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开不完的会,出不完的差,处理不完的文件,没有好身体,根本扛不住。

罗荣桓自己就是例子。

他这会儿躺在病床上,就是因为身体撑不住了,他太清楚了,再大的本事,身体垮了,什么都干不成。

看看贺龙。



1952年开始兼任国家体委主任,西南大区的工作没放下,体育事业又抓起来了。两副担子一起挑,挑了七年,还挑得稳稳当当。

这说明什么?说明贺龙有这个精力,有这个体力。



贺龙的另一面

说到贺龙,很多人只知道他"两把菜刀闹革命"。

其实他还有另一面,不太为人所知。



红军时期,他在湘鄂西根据地,打仗之余,最爱干的事,就是组织战士们搞体育。他提出一个口号:"练好身子,战胜敌人。"

这不是随口说的。

他是真干,把武术、射击、游泳、骑马、登山这些项目,都融入了日常训练,战士们身体好了,战斗力自然就上来了。

抗战时期,120师有个"战斗篮球队"。

这支球队在根据地打遍天下无敌手。1942年延安举办"九一"运动会,贺龙陪着毛主席看比赛,毛主席说了一句话:"我们的军队是很需要体育的。"

这句话,贺龙记了一辈子。



1952年,中央要成立国家体委。

团中央的报告里,专门提到要请"贺龙那样的一位将军"来当主任,为什么点名要贺龙?因为他在西南把体育事业搞得有声有色。

他组建了新中国第一支专业篮排球队。

修建了重庆大田湾体育场,他把运动员定为干部编制,让这些人有了正式身份。伙食标准比大军区首长还高,每天加一个鸡蛋和定量白糖。

邓小平给他打电话。

说团中央推荐你当体委主任,我和总理商量了,觉得你最合适。



贺龙问了一句:"毛主席的意见呢?"

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就答应了。

从此以后,这位元帅一边管西南大区,一边抓体育事业,重庆和北京两头跑。1953年4月到北京主持第一次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会后又回重庆继续工作。

直到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

贺龙才正式调到北京,全力投入体育事业建设。

这些年的经历,让贺龙锻炼出了一种能力,就是在繁杂事务中,抓主要矛盾,协调各方关系,把事情办成。



这种能力,搞体育事业需要。

当国防部长,同样需要。



一个意外的安排

毛主席听完罗荣桓的建议。

他沉思了很久。



罗荣桓说得有道理,贺龙确实有能力挑这副担子,身体好,精力旺,善于协调,这些都是国防部长必备的素质。

9月17日,国防部长的人选公布了。

结果出人意料。

9月26日,中央军委改组。

毛主席继续担任主席,贺龙成为军委第二副主席,聂荣臻也是副主席,罗瑞卿任秘书长。

这个职务安排,意味深长。

军委第二副主席,在军委领导层中位置很高,仅次于主席和第一副主席。贺龙在1955年授衔时排第五位,现在进入了军委核心决策层。



这说明中央对他的能力是认可的。

1959年12月,中央军委会议上。

贺龙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开展群众性的军事教育和国防体育。

他说,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和少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这等于为义务兵役制办了一所业余预科学校。

这个思路,把体育和国防建设结合起来了。

典型的贺龙风格。

他从来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他想问题,总是从实际出发。怎么把事情办实,怎么让老百姓受益,怎么为国防建设打基础,这是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1952年6月,在他主持下,北京建立了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



三年时间,又在青岛建了航海俱乐部,在成都建了滑翔站,在重庆建了跳伞站。参加学习军事技术和国防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达到五万多人。

这些工作,为后来的民兵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培养,打下了基础。

回头看罗荣桓当年的推荐。

他看中的,正是贺龙这种务实的作风和组织协调能力,国防部长需要的,不只是打仗的本事,还需要把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管好。

贺龙有这个能力。

他在西南七年,在体委七年,都证明了这一点。

遗憾的是,罗荣桓自己没能看到太多。



1963年12月16日,他因病去世,毛主席写下那句著名的诗:"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是对罗荣桓最高的评价。

真正的人才,不是只会说漂亮话,而是能在关键时刻,给出最实事求是的建议。

1959年那次人事安排,罗荣桓的建议没有被完全采纳。

贺龙没有当成国防部长。

他当了军委第二副主席。

这个职务,同样重要。

它意味着贺龙进入了军委核心决策层,意味着他可以在更高层面上,参与军队建设的重大决策。意味着他的能力,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认可。



从这个角度看。

罗荣桓的推荐,虽然没有直接实现,但他看中贺龙的那些优点,中央是看到了的。

贺龙的能力,也在后来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1962年之后,他在军委的工作越来越多。

国防工业建设,他抓得很紧,各大军区的协调工作,他处理得很好,全军的政治思想工作,他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这些,都证明了罗荣桓当年的眼光。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

一个人的建议,可能不会被立刻采纳,但只要这个建议是从实际出发的,是符合事业发展需要的,它的价值早晚会显现出来。



罗荣桓推荐贺龙。

不是因为私人关系,而是因为他觉得贺龙适合这个岗位。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学习。

选人用人,不看关系,不看面子。

只看能不能把事情办好。

参考资料:
湖南日报·新湖南《贺龙出任中央体委主任始末》,2021年1月
群众杂志《贺龙"点燃"新中国的体育事业》,2023年第24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芳芳历史烩 incentive-icons
芳芳历史烩
人人心藏历史敬畏, 感激岁月馈赠
5800文章数 16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