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南京下着小雨,姚子健拿着测量总局的录取通知进了单位,他当初报考测绘专业,就因为包吃包住,没想到日后会成了情报线上最不起眼的那颗螺丝,每天早上他对着军用地图描红,右手总在袖口来回蹭,那是接头时留下的习惯。
![]()
白天他在工位上低头画图,铅笔尖在纸上沙沙响,晚上换上军装,坐进闷罐火车,怀里抱着皮箱,里头装着用命护着的密件,无锡站台卖梨的老汉,汉口码头穿长衫的先生,这些接头的人准点出现,寒暄只说一句长江水,任务的酬劳一分不差,他总把省下的车票钱塞进铁皮盒,等铜板攒多了,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
1937年秋天,姚子健推开民生书店的门,柜台后舒经理的位置空着,那个曾经问他怕不怕死的人,连同整个联络网,全都不见了,他默默收起印着“JY”代号的证件,把两张写着潘汉年字迹的纸条压进箱底,岁月把测绘员的蓝布衫慢慢磨成灰白,只有深夜里,他总忍不住摩挲袖口,那动作,像长在骨头里了。
![]()
2001年北京一场讲座上,儿子拿着张发黄的照片走进来,照片背面写着“致舒兄”,全场一下静了,沈安娜指着老人说,你就是特科交通员,姚子健这才知道,六十年来他擦过的每张地图,藏过的每张纸条,原来都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一块拼图,当档案馆里那页写着“JY”的记录,和他默出来的路线对上时,那些夜里赶路的累,才终于有了个名字。
![]()
临终前老人望着运河,说,够本了,骨灰飘向一九三四年出发的码头,河面荡开的水纹里,映着六十七年熬出来的光,那名字刻在石头上,比他手画的地图更准,终于让无名的人,成了自己的路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