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初中母校,推开那间2000年的老教室门,阳光透过窗上的蓝玻璃洒在课桌上,明明是暖乎乎的天气,我却突然心里一紧,这破玻璃怎么看都有点别扭,甚至隐隐发怵。
后来翻社交平台才发现,不少人跟我一样,评论里满是“蓝色玻璃总让我生理性不适”“看到就想起小时候怕怕的场景”。
![]()
一块普通的老玻璃,咋就成了这么多人的“情绪开关”?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这“蓝玻璃恐惧”到底从哪儿来。
眼睛里藏着“警报器”,蓝光一照就“报警”
先从玻璃本身说起,这蓝玻璃的颜色可不是随便染的,是加了氧化钴或者氧化铜,这两种东西特别“挑食”,阳光里其他颜色的光都给拦住,只让蓝光透过去。
你想啊,本来亮堂堂的太阳,一穿这玻璃就变味儿了,房间里总有点暗戳戳的,还带着股冷劲儿。
![]()
我之前问过搞装修的朋友,他说20世纪中后期,咱们这儿学校、职工宿舍都爱用这种玻璃,成本低还能“挡强光”,现在老小区里一找一个准。
本来以为就只是光暗的事儿,后来查了资料才发现,咱们眼睛里还藏着个“隐形警报器”,黑视蛋白,这玩意儿跟负责看东西的视锥、视杆细胞不一样,它不管成像,专门管情绪和警觉性。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樊春雷副研究员说过,黑视蛋白对特定波长的蓝光特别敏感,一碰到就会给大脑发信号。
![]()
这信号一到,咱们身体里管睡觉的褪黑素就少了,神经也跟着绷起来,就算没看到啥可怕的东西,也会莫名觉得紧张。
我自己试过,在老蓝玻璃的房间里待半小时,就总忍不住想看看身后,现在才明白,原来是这“警报器”在悄悄干活。
从生理上的“小紧张”到心里的“真恐惧”,中间还缺了个推手,恐怖片,好多人对蓝色的坏印象,怕是从电影里来的。
恐怖片把蓝色“玩坏了”,越看越怕成条件反射
![]()
你肯定看过《闪灵》吧?里面酒店的走廊、房间,全是冷飕飕的蓝色调,明明没出现鬼,却让人觉得浑身不自在。
还有《异形》,宇宙飞船里的灯看着亮,其实蓝光特别多,看的时候总觉得下一秒就有怪物跳出来。
本来想只怪这些电影太会吓人,后来发现不止这两部,美国电影学院统计过,大部分心理恐怖片都爱用蓝色调,就为了营造那种压抑、陌生的氛围。
![]()
我小时候看《咒怨》,里面那间阴森的屋子,窗户透进来的光就是蓝色的,当时吓得好几天不敢独自关灯。
后来再看到老房子的蓝玻璃,脑子里就自动蹦出电影里的画面,根本控制不住,北京大学做过个实验,看过3部以上蓝色调恐怖片的人,对老蓝玻璃的恐惧比没看过的人明显多不少。
这么看来,这些电影就像在咱们脑子里种了颗种子,一碰到蓝色的场景,恐惧就跟着长出来了。
![]()
除了后天被电影影响,还有个更根本的原因,咱们对蓝色的警惕,可能打祖宗那儿就刻在DNA里了。
你有没有发现,很少有人会主动吃蓝色的食物?我上次在超市看到蓝色的糖果,拿起来看了半天还是放回去了,总忍不住想“这玩意儿能吃吗?没坏吧?”其实不光是我,身边朋友也这样。
这是因为在人类演化的时候,祖先们发现,自然界里能吃的蓝色果实特别少,反而好多有毒的、腐败的东西是蓝色或蓝绿色的,比如发霉的面包、有毒的蘑菇。
![]()
慢慢的,“蓝色=危险”这个信号就传了下来,就算现在知道蓝色食物没毒,潜意识里还是会排斥。
这么一圈看下来,老蓝玻璃让人害怕,真不是咱们“矫情”。
先是玻璃本身滤光搞出阴郁感,再是眼睛里的黑视蛋白“报警”,加上恐怖片的心理暗示,还有祖宗传下来的警惕性,这几样凑一块儿,能不心慌吗?
![]()
现在再看老小区的蓝玻璃,我倒不觉得是“童年阴影”了,反而觉得挺有意思,原来一点小小的情绪背后,藏着这么多从科学到进化的道理。
下次再碰到有人说“看蓝玻璃害怕”,你就把这些原因跟他说说,保准他也觉得“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