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孩子昨天忽然捂着耳朵说疼!”
![]()
近日,在河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女士带着2岁的儿子着急地说,原本活泼的孩子这两天总是紧紧捂着耳朵哭闹不止,体温还一下子升到了38.9℃。
经过检查,乐乐(化名)被确诊为儿童急性中耳炎—— 这也是入秋以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量增加的“常客”。
为啥孩子易被急性中耳炎“盯上”?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付高尚介绍,儿童急性中耳炎是48小时内突然发生的中耳急性炎性反应,可伴中耳积液,如不进行规范治疗,可引起听力下降,严重者引起颅内外并发症。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年龄阶段为1-2岁,秋、冬、春季都是发病的高发期。
儿童的咽鼓管又宽又直又短,还呈水平位,像一条“便捷通道”。秋冬季节气温骤降,孩子感冒、鼻塞时,鼻腔、咽喉部和气管的细菌、病毒很容易顺着咽鼓管“溜” 进中耳,引发炎症。
加上天冷后孩子户外活动减少,室内空气不流通,病菌更易传播;另外,有些家长给孩子穿得太厚,孩子出汗后一受凉,抵抗力下降,也会给中耳炎可乘之机。
孩子表述不清,如何识别疾病信号?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表现有所不同——
小宝宝:通常表现为抓耳朵、睡不安稳、烦躁哭闹,可伴有高烧、呕吐、腹泻;
大宝宝:可能会喊“耳朵疼”、“耳朵嗡嗡响”或“听不清”;
部分宝宝会伴有耳朵流水。
提醒:如果孩子感冒后突然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另外,急性中耳炎与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急性鼓膜炎症状相似,因此需及时来医院治疗,以防延误病情。
科学预防很重要
1.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注意多运动、多饮水和均衡饮食。
2.擤鼻涕有技巧: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另一侧鼻涕,切记两个鼻孔一起使劲擤鼻涕。
3.喂奶时将宝宝抱起来,保持头高脚低位,尽量不要平躺喂奶。
4.玩水时避免呛水或外耳道进水。
注意:很多家长担心“吃药会有副作用”,想靠“扛着”自愈,这其实是误区。急性中耳炎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病情反复、加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来源:河南省儿童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