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晃离开恒大也三年了。
当年,我是跟任泽平前后脚进的恒大,只不过他年薪千万,而我年薪不到二十万。一个是金融业的风云人物,一个是项目上的小角色。
2021年3月,任泽平离开恒大,他大概已经看到危机的苗头。而我,还在项目上一头扎着干活,天真地以为风暴离自己很远,直到恒大暴雷,才彻底惊醒。
后来我不得不重新找工作。换平台后的男人,就像重新投胎——人脉没了,资源清零,信任归零。除非被逼到绝境,谁愿意轻易换平台?
所以,选对平台,远比努力更重要。如果看不清大势,迟早会被时代裹挟着一同沉下去。
在恒大的那些年,新员工几乎都在“抢开盘”。抢完一个,又接着下一个。说实话,那几年真的累,把青春全耗在工地上。
每天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往前冲,担心的不是辛苦,而是那种随时可能被裁、被降薪的焦虑。
白天忙得要死,中午不敢休息,晚上不是开会就是盯现场,大家都住在项目上,没了私人生活,烟和酒成了唯一的“快乐”。
那时候恒大的牌子大,面子足。去哪里都能通行无阻:地方衙门点头,下游供应商垫资。
项目抢开盘靠的不是钱,而是“嘴”。靠嘴去说服分包商、供应商死命干,抢开盘、抢预售、抢现金流——“抢”,成了恒大的主旋律。
恒大能一跃成全国巨头,靠的就是那套“高周转”的石头汤逻辑:拿地可以联系金主,建房可以下游垫资,人人都在往锅里加料,一锅翻滚的繁荣,看似红火,其实烫手。
十个锅九个盖,风险很大;一百个锅九十九个盖,风险似乎就能分散。
这就是所谓的“高周转”精髓——只要房价不跌,一切都能循环。可一旦有一环断裂,整个系统就像多米诺骨牌,瞬间坍塌。
从2009年恒大港股上市,到2017年许老板登顶全国首富,不过八年时间。恒大靠的不是奇迹,而是速度、规模与资本的幻术。
《黑冰》里有句台词:
“你知道什么最贵吗?免费的东西最贵。买瓶水要花钱,买架飞机却不要花钱。”
这句话放在地产圈再贴切不过。普通人盖一栋房子要掏钱,而房地产商盖一座城,反而不用掏钱——因为有人帮他花:银行、供应商、投资人、买房人。
当繁华散尽,那些“不要钱”的辉煌,最终都变成普通人要偿还的债。
为了防止平台推送不稳定,欢迎添加以下本人微信dichanjiasuo,随时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