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王宏坤上将直言不讳:四野首长指挥打仗,在这3个方面不如徐向前

0
分享至

“1985年7月14日,您当年为何会对鄂西战役的部署提出异议?”北京西三环一处会议室里,我向年近八旬的王宏坤发问。老人抬头看表,说:“那是四野首长第一次找我谈鄂西的事,他的算盘我一听就觉得不对劲。”短短一句,带着湖北口音,声音却依旧洪亮。



小小插曲后,老将军翻开那本边角磨破的作战日记。第一页写着“1949年10月16日,武昌—汉口”。这一行字把场景瞬间拉回三十六年前——新中国刚刚宣布成立,华中战局尚未尘埃落定。四野司令部驻汉口,电话骤然响起,命令他立刻赶来。王宏坤在武昌码头坐上汽艇,一路逆江而上,仅用了三个多小时便抵达汉口关码头。那天江面风浪大,他拿望远镜扫了一眼堤岸,对随行参谋说:“看见那些江鸭子没?敌人要是这么四散可就麻烦了。”参谋没听懂,只顾扶老人上岸。

进入司令部后,迎面碰上萧克。萧克没寒暄,直接把他领到地图前。四野首长也没拐弯抹角,先问鄂西敌情、再谈川东门户。王宏坤回忆说:“他想用四个军加我湖北军区两个师,南北一起压,把宋希濂像推木桩一样推到长江里。”听着似乎声势浩大,王宏坤却皱眉。他认为“刀太长,反而抡不开”,真正管用的是迅速插到敌后,卡住峡谷要道,把退路一锁,剩下的就是端碗吃饭的事。



在办公室里他连着画了三条红线:一条朝利川,一条穿恩施,再一条沿嘉陵江边缘折回。“只要四十七军快速楔入利川,宋希濂不是突围就是投降,十万人插翅难飞。”四野首长听完,没表态,只说:“回宜昌准备,电报联系。”老人回忆:“那一刻我知道,他心里另有盘算,但我还得执行。”

宜昌筹措期间,他把渡江船舶、稻草垫脚、干粮份额一一落实,心想北面派一个军足够。没想到电报飞来,四野首长要他统领四十二、五十、四十七三个军外加独一、独二两个师。王宏坤对我说:“那可不是小队伍,足足二十万人,山路走得动?”军令如山,他只能亮出“兵团司令”架子,31日晚通令部队准备干粮五天,30日拂晓起程。



北面先锋仍是湖北军区独一、独二师,两支队伍熟山路,迈开就是一天150里。与此同时,四十二、五十军被雨水、石阶、重炮拖得喘不过气。老人摆手道:“道具太多,像给猎豹挂了磨盘,能快才怪。”更棘手的,是电话里传来四十七军停止前插、就地构筑的命令,断敌后路的关键动作戛然而止。他当时心里一沉,但没法多争,独一、独二仍旧猛进,追敌不舍。

速度失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宋希濂闻风撤退。王宏坤在回忆里用四个字评价:“大幕拉走。”四野首长随后下令北线停顿、南线后撤,理由是防止四十七军被敌主力撞上。王宏坤不同意,他认为“宋部早被打垮,哪还有主力之说”。可电报口令不能违,他能做的,是让独一、独二“收不住脚”,继续穿插。正因为这两支孤军不肯停,才堵住三万余人于峡谷,将鄂西战役的战果从数字零硬生生抬到“三万+”。

老人掐着指头算:“若四十七军当时抵利川,北面不给敌人喘气,总共还能吃下七八万。再宽裕些,活捉宋希濂都有希望。”他说到这儿叹了口气:“战事见高低在几小时,有时一念之差,结局就折半。”



对这场战役的得失,他总结出三条对比。第一,四野首长喜欢“一竿子插到底”,越级直指师团,优点是灵活,缺点是替下级做决定,影响整体节奏;徐向前则更重授权,善用“兵团弹性”,临场调整靠各级指挥员自己把握。第二,四野首长求稳,宁肯慢也别出意外,徐向前敢抄小路、敢用新兵,“兵在练中打,打中练”。晋中战役就是新编三军首次上阵,却拉开了山西门户。第三,四野首长心疼自己兵,再三考虑伤亡;徐向前则先顾大局,认为“硬仗该打就打,兄弟部队互相顶”,这一点与小平同志很像。

王宏坤坦言,他并非贬低四野首长,“如果我手里只有四万新兵,也许同样求稳”。可鄂西是典型的“强对弱”,“机会就在眼前,还顾忌太多,容易错过天赐良机。”座谈时,他把本子递给我,上面写着“山高路险,专治优柔”。短短六字,是老人留给后来人的警醒。



谈话尾声,我问:“若再来一次,您会怎么做?”他爽快回答:“两个师足矣,插利川、封峡口,把回旋余地全部剥掉,四十七军在后踏步逼迫,后面大部队慢慢跟。联络不畅算次要,越快越主动。”停顿两秒,他又补充:“先机不可失,气可鼓不可泄,这条兵法永远不过时。”

在王宏坤眼里,徐向前之所以“最能打”,便在于抓时机、敢用险、舍得拼。他说:“战场瞬息,犹豫半刻就是别人的胜机。徐帅明白这一点,所以敢以少胜多。”话到此处,他轻轻合上日记,站起身来:“我说的,也只是老兵一孔之见,你们写文章别夸大,史实最重要。”随即拄杖离开会议室,背影却仍挺得笔直。



那天北京的晚风有些凉,我想起桌上那六个字,突然理解了老将军几十年来对鄂西战役挥之不去的遗憾:并非计较成绩,而是痛惜良机稍纵即逝。作为旁观者,我们能够做的,大概就是把这份教训写清楚、说透彻,让后来研究者少走弯路。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元哥说历史 incentive-icons
元哥说历史
发表一些真实、有趣的历史文章
4684文章数 414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