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明晚20点,我们邀请来自央视本次新闻报道“青少年复学营”中的两位家长工作者,来聊聊《孩子是家长改变的契机》。Lily和啄米,二位都陪伴自己的孩子回归校园,并积累了丰富心理知识和陪伴经验。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更加明白这一路的艰辛。明晚,让我们一起聆听她们的故事。扫码预约~
![]()
在10月10日精神卫生日之际,央视新闻CCTV13频道就渡过在8月联合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共同打造的“青少年复学营”做了报道
(详见下文)。 在新闻片段中,那个因为校园欺凌,而无法回到学校,最终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的女孩——汐华,让我们印象深刻。
因为校园欺凌,而厌学、休学的孩子,在渡过比比皆是。
时代变化之快,在前几年上新闻的校园霸凌,还是有明显的身体攻击、身体暴力的小团体霸凌,在今天,就已经演变成更普遍、更不易被察觉的“语言欺凌”。
“语言欺凌”背后蔓延的伤痕
在央视的报道中,给出“语言欺凌”的描述为:“语言欺凌是指语言上的侮辱、讥笑、贬损、诋毁、造谣,以及鼓动周围的人不与某人说话,故意冷落、排挤他人的行为。”
![]()
汐华正是因为语言欺凌,从学校前十,被逼到休学在家。
语言的力量一直在被我们忽视。但心理学实验表明,仅仅接触特定的词语,就能够引发我们相应的情绪和生理反应。如看到“爱”“拥抱”“阳光”会激发大脑中的喜悦温暖的区域,看到“痛苦”“失败”“癌症”会激活杏仁核(恐惧中心),并引发相应的应激反应。
青春期的特殊阶段,让青少年格外看重同龄人的评价。如果对方以讥讽、谩骂、侮辱性的语言攻击,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这关乎到自我认同。
![]()
汐华因为性格内向,不善社交,班里的同学逐渐疏远她。到后面她又被起了各种侮辱性的外号,嘲笑她像猴子,做体育动作很僵硬、怪异。更令她惊讶的是,带头欺负她的,竟是小时候的好朋友。
全程没有拳打脚踢,但冰冷诬蔑的语言,欺凌者相视一笑的默契,友情的背叛,足以打垮一个花季少女。她本有光明的求学路,但因为和同伴们“不一样”,家境不一样、性格不一样,她成为“被挑中的那一个”,从而被边缘化。
![]()
汐华曾经也求救过,她向父母、老师求救,但都无果。父母的关注点在学习上,反而批评她;老师认为缺乏证据,也没给予重视。接二连三的不被理解,让汐华开始害怕去学校。
以前充满信心的学业,也变得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时候即使去到学校,她也不进班级,跑到无人的角落,独自待着。
汐华的事件不是个例,现在每天也都在发生着。在渡过,我们也经常听到父母的求救“有什么办法,能处理孩子校园霸凌的创伤?”
![]()
被霸凌,所带来的蔓延式的自我伤害,不是单一的,它是复杂多重的。受害者逐渐出现回避社交、自我对抗、外部对抗、环境适应不良、学业下滑、自我否定、负面情绪交织、身份认同危机......
尽管后来学校为汐华转了班级,但她依然无法适应,最终选择休学。
我们也看到了,如果早期做好干预,可能事情不会蔓延到如此地步。毕竟,她曾经主动求救过两次。
![]()
听到孩子求救的声音
当我们习惯用固有的思维去看孩子,我们很难和Ta站在同一战线,可能一不小心,就和外界站在一起,来对抗孩子。
“你怎么这么敏感?”
“别人都可以,为什么你不可以?”
我们习惯用“强者心态”来要求孩子,正如小达在10月10日北京抑郁主题艺术展上的讲述,曾经妈妈不允许他脆弱,他理应坚强。
![]()
当孩子被要求坚强、阳光、有力量,Ta本就有的脆弱、痛苦、无助,就被压抑,到一定节点,就再也按捺不住,而走向崩溃和无序。
在渡过广州复学营中,汐华妈妈也深刻的领悟到了这一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指责Ta。
![]()
当孩子出现求救信号的时候,可能和你描述自己正在经历的困境、可能和你倾诉自己内心的迷茫,请先释放掉脑子里对孩子的各种“标签”,仅把孩子当成孩子,一个需要被看见和温暖的孩子,理解和共情Ta。可能你也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但先坐下来,专心的听,去感受孩子在经历什么。不急着否定孩子的感受,是我们能做的第一步。
尤其当孩子被欺凌的时候,我们更要让孩子知道,Ta不是一个人。家,爸爸妈妈,是可以依靠的地方。
“家-校-社-医”保护网的尝试
在今年8月,渡过团队与广东省精卫中心合作,通过“家-校-社-医”多学科团队合作,尝试走通抑郁青少年联合支持模式,助力青少年成功返校。有24个家庭全程参与了6周的联合干预,截至目前已经有70%以上的孩子回到学校。
![]()
在渡过的多年抑郁康复探索的路上,我们认识到,助力孩子康复,单方的力量容易薄弱。比如很多家庭,一次次的推孩子去做咨询,但家庭氛围没改变,家长没有做根本性的调整学习,孩子的困境始终在那。抑或是仅把希望寄托在医生开的药物上,而脱离家庭的关系问题处理。
在这次的突破性尝试,我们从带着孩子做模拟学校环境适应练习、包括作息、社交、学业各方面,到带着家长把可能会面对的复学问题,提前做专业和精细化的支持,再到带着孩子和家长做“觉察-尝试-体验”的活动,一起看见情绪,拥抱情绪。
![]()
全面支持孩子的保护网,正在一点点搭建,期待让更多被“休学复学”困住的家庭,找到生机,让孩子们曾经被重创的伤痕,被温柔的抚平。
陪伴孩子构建保护网的第一步
让我们先有对“抑郁”等情绪问题的认知
《渡过家长基础课》
融合多
年实践探索康复的经验
带领家长们从医学、心理学、家庭、社会支持角度
全方位的陪伴孩子早日康复
扫码咨询:
倾听患者心声,了解精神健康知识,探索青少年抑郁解决方案,关注获取更多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