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在广西植物标本馆的恒温储藏室里,有两盒非常特殊的标本,这两盒标本来自于同一种植物,但是前后采集却相差了40年。
采集自1981年的植物标本纸质标签边缘已泛出浅黄,墨迹也略显模糊了,但另一份采集自2021年的看上去就新鲜多了。
![]()
色泽鲜亮的花朵标本被精心固定在卡纸中央,与左侧仅有枝叶的标本形成鲜明对比。
那么这2盒标本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近40年的等待·】——»
1981年春,广西植物研究所的科考队伍踏着晨露走进大瑶山腹地。
![]()
时任研究员的韦发南带着工具,在罗香乡罗运村鸡冲屯的密林间仔细搜寻。
作为广西第一次大规模植物科考的核心成员,他明白大瑶山这个地方植物非常多样,所以想要找到一些神奇的物种应该不是难事。
![]()
很快他就看见了几棵高大的乔木,它们的叶片对生排列,质地坚纸质,叶面泛着蜡质光泽,与常见的琼楠属植物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细微的不同。
它的叶脉纹路更密集,叶背绒毛分布也和之前见过的植物不大一样。
![]()
于是韦发南在笔记本上快速勾勒形态,小心翼翼地采集了枝叶标本,他觉得这可能是个新的物种。
由于当时正值旱季末尾,这树没开花也没结果,所以想要确认是不是新物种还缺了一些东西。
![]()
于是韦发南就只能勉强标注了一下这可能是“毛叶琼楠(暂定名)”,但没有花果,所以还有待鉴定。
这盒带着疑问的标本,从此就成了韦发南心头的牵挂。
![]()
此后三十余年,他带领团队十余次深入大瑶山,足迹遍布罗香、六巷等多个乡镇,但却始终没能见到这里的树开花结果。
十多年之后,韦发南退休了。
![]()
2020年秋天的一天,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局长谭海明在滑坪片区巡护时,在路边发现了一棵长相很不一般的乔木。
这棵树的树干挺拔高耸,胸径约30厘米,枝头挂着尚未成熟的绿色果实。
谭海明觉得这棵树不同寻常,于是立即拍下照片发给广西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黄俞淞。
![]()
黄俞淞看到照片后,心跳骤然加速,因为照片上树木的叶片形态、枝条特征与标本馆里那盒“毛叶琼楠”标本高度吻合!
于是他赶紧联系上了已经退休的韦发南,将照片发给了他。
![]()
彼时的韦发南都已经80岁了,但是看到照片之后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这可不就是自己等了快40年都没见到花朵的树嘛!
于是他让黄俞淞仔细对比了一下之前采集下来的标本形状,2021年5月,黄俞淞采集到了新的标本并且发表了论文。
![]()
这种植物在40年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大瑶山琼楠。
那么大瑶山琼楠究竟是什么样的植物呢?
![]()
![]()
«——【·珍贵的树·】——»
大瑶山琼楠属于典型的樟科高大乔木,成年植株可达20米,树干通直挺拔,胸径普遍在30厘米以上,树皮呈灰褐色,质地坚硬紧实。
叶片为坚纸质,排列方式灵活,对生、近对生或互生均有出现,形状多为椭圆形,叶背则带有细微绒毛,这也是韦发南最初命名“毛叶琼楠”的由来。
![]()
其花朵呈淡黄色,圆锥花序腋生,花被片6枚,表面布满密集的线状斑点,与同属植物相比,花瓣更为纤细,雄蕊排列也更规整。
果实成熟期为秋季,呈椭圆形,未成熟时为绿色,成熟后转为黑褐色,表面带有细小瘤点,果梗长约1厘米,质地粗壮。
![]()
大瑶山琼楠对生长环境有着严苛的要求,主要栖息于海拔800-1200米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中,尤其偏爱溪谷旁或湿度较大的缓坡地带。
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从幼苗到开花结果需数十年时间,且花期短暂,仅持续10-15天,这也是此前研究者长期未能发现其花朵的重要原因。
![]()
目前已知的大瑶山琼楠野生种群极为稀少,仅分布于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
这种极窄的分布范围,反映出其对生境的高度适应性,也凸显了大瑶山地区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独特价值。
大瑶山琼楠十分珍贵,从保护级别来看,它已被评定为濒危种(EN),处于极高的灭绝风险中。
![]()
从科研价值而言,作为琼楠属的新成员,它填补了樟科植物分类研究的空白,为探讨热带植物区系的演化提供了重要样本,其种加词的命名方式也彰显了对老一辈科学家的致敬。
从资源价值来讲,其木材坚硬致密,纹理通直,具备成为优质用材的潜力,种子可能含有工业用油脂,具有潜在的经济开发价值。
![]()
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印证了大瑶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作为群落优势种,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4年5月,黄俞淞团队再次观测到花朵绽放。
这一次,他们运用无人机进行全景拍摄,通过红外相机记录传粉昆虫的活动轨迹。
![]()
从1981年的初次发现到2024年的深入研究,四十年时光流转,不变的是科研工作者对未知的探索与对自然的敬畏。
大瑶山的晨雾中,那些最早被发现的琼楠树依然挺拔。
它的枝叶间,不仅承载着两代科学家的心血,更孕育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未来。
![]()
正如那些跨越时光的标本所昭示的:科学的探索从无止境,生命的奇迹永远值得等待。
参考:
南国早报《为守花开,他们接力等待数十年丨报告,发现新物种!》2024-7-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