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这几天鸡飞狗跳。就在10月9日,特朗普紧急召集内阁会议,财长、商务部长火速到场。原因无他——中国当天的一套“组合拳”把美方打蒙了:最严稀土技术、锂电池和石墨出口管制突然生效,多家美国公司被精准纳入制裁清单。动作之快,出手之狠,据说让会场气氛一度凝固。
![]()
气急败坏之下,特朗普当场甩出两条威胁:第一,“美国将停止从中国进口大量产品!”第二,“所有中国往返美国的客机,一律禁止飞越俄罗斯领空!”更绝的是,第二条威胁已经被美国交通部写成正式提案,还对中国航司下了最后通牒:必须48小时内回应!
这通操作看似强硬,实则处处透着美方的手忙脚乱。禁飞令看似针对中国航司,背后其实是美国航空业自己酿下的苦果,如今却想拉着中国垫背。
十月初,特朗普政府就陷入了大麻烦。10月1日,因参议院否决联邦预算案,白宫正式“关门大吉”,数十万联邦职员被迫“停薪休假”。10月6日,新预算案再次被拒,僵局持续。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全美航空系统。
![]()
数十万联邦职员被迫离岗,连近1.3万名空中管制员都在“无偿坚守”。大量机场工作人员短缺,导致从纽约到旧金山,全美机场延误乃至停运成为常态。旅客怨声载道,航空公司损失惨重。
眼看民怨沸腾可能冲击明年中期选举,特朗普坐不住了,火速开启“甩锅模式”:
荧幕喊冤: 国土安全部长亲自出镜,在全国机场大屏幕上播放宣传视频,把责任全推给国会,“都怪‘他们’不给钱,员工干活没工资!”
损招“找补”: 特朗普替亏损的美航巨头们想出“妙计”——逼中国航司放弃“抄近道”飞越俄领空,试图拉平双方运营成本。
![]()
为何一条航线让特朗普如此眼红?
冲突前,中美航司从东部城市(如纽约)往返中国,普遍选择飞越俄罗斯领空的“北极航线”(约15小时)。这条路线堪称黄金通道,省时省油成本低。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美俄互相关闭领空,美国航司的“捷径”被彻底斩断。
如今,达美、美联航等公司从纽约飞中国,只能绕道阿拉斯加,耗时长达18小时以上。油耗飙升、机组成本增加,最终都摊到机票价格上——竞争力骤降。
与此同时,中国航司往返美国东部,依然能飞北极航线,保持15小时的高效运营。这让美国三大航企和受同样困扰的欧洲同行分外眼红,持续游说政府施压中国。
明明是自己制裁俄罗斯反被断航路,美国航企却归咎于中国“占了便宜”。特朗普政府此刻以中方出口管制为借口发难,本质是拉偏架,想用行政命令抹平市场竞争劣势。
![]()
细看特朗普内阁会议上的两条威胁,其实暴露了其窘境:
- “停止进口中国产品”? 更像是气话。中美产业链深度交织,强行“脱钩”如同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消费者和商界第一个不答应。此招虚张声势成分居多。
- “禁止飞越俄领空”? 这是唯一落到纸面的具体行动。但其效力存疑:美国无权决定第三国领空开放对象。实质是想逼中方航司“自断经脉”,放弃合法合规的商业航线优势。中方完全可以依据市场规则和中俄协议不予理会。
真正让特朗普团队“急眼”的,是中方的主动出击。 稀土、石墨、锂电池——这些都是新能源、高科技和尖端军工领域的命脉材料。中方精准管控源头技术出口,将美相关企业列入制裁清单,无异于直击美国产业核心痛点。
![]()
一边是自家政府停摆引发航空瘫痪,急需找人背锅;一边是优势产业突遭精准反制,阵脚大乱。特朗普仓促间抛出“禁飞令”和口头威胁,更像是情急之下的“止损”尝试,甚至带点“耍无赖”的味道。
所谓“48小时通牒”,既改变不了美国航司因自身政策导致航线劣势的困境,更无力撼动中方在关键战略资源领域的主导权。当特朗普发现惯用的施压筹码突然失效,甚至被对方反将一军时,“无牌可打”的慌乱便已浮现。 这场高空博弈的主动权,显然已不在华盛顿手中。美方意图用政治手段扭曲经济规律的行动,终究难以撼动实力铸就的棋盘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