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医知道 - 华菁学苑科研系列直播课第5 期围绕【统计分析实操与图表优化】这一热 门主题开展讲座和讨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卫洪波教授担任会议主席进行了开场致辞。卫教授强调,目前临床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统计知识的不足导致大量研究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分析和发表,这已成为当前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期课程聚焦临床统计学分析、软件实操及图表优化等对临床医生极具实用价值的内容,极大助力临床医生的科研工作。
点击 观 看 卫洪波教 授的开 场 致辞
直播课第1场讲座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王肖南教授,讲题为《肿瘤研究常用统计方法的软件实操及结果解读》。王教授主要讲解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通过案例演示了如何用R软件建立模型、评估共线性及如何通过逐步回归进行变量筛选;
Logistic回归分析,详细讲解了二分类与多分类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估;
生存分析与Cox回归分析,重点阐述了生存曲线的绘制、如何进行log-rank检验和怎样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其他因素的影响;
随机森林,强调了机器学习在肿瘤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个案例展示了随机森林在肿瘤诊断中的优异性能。
点击观看王肖南教授的讲座
第2场讲座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刘芬教授,讲题为《肿瘤研究的常见图表呈现和优化》。刘教授首先介绍了规范的统计图表所必须的结构要点,并结合实际案例重点强调了常见的错误,如竖线使用、数据缺失表达不当("-"或"..."的使用)等。
刘教授详细讲解了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图形,包括以数据展示为目的的条形图、饼图、直方图、箱线图及其衍生形式(玫瑰图、金字塔图等),和以展示统计分析结果为目的的生存曲线、森林图、ROC曲线等,并结合多个案例对每种图形可以实现的功能进行了细致解读(误差条形图、小提琴图等)。
点击观 看 刘芬 教授的讲 座
接下来,直播课来到了思维碰撞环节。厦门市中医院的米虽才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刘富瑶教授围绕以下两个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讨论话题1:有些研究者喜欢追求“P<0.05”的阳性结果,如果得到了阴性结果,我们该如何正确解读?
讨论话题2:当统计结果与临床经验出现明显不一致的情况,您会从哪些方面思考和解读?
米虽才教授强调科研中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实际操作中的设置不合适可能会造成结果的偏差,两位讲者对R语言的使用和统计图表的选择进行了详细解读,对医生临床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点击观 看米虽才教 授的观点分享
刘富瑶教授表示不必过于追求阳性结果,甚至强行捆绑不相关的两种变量以彰显创新性,阴性结果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统计结果与临床经验的不一致,刘教授表示要以批判性思维看待结果差异,可以采取这些措施大胆求证:1)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2)检查统计方法是否恰当,必要时寻求统计学专家的帮助。
点击观 看 刘富瑶 教授 的观点分享

加入肿瘤医生科研学习交流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