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一位家长在网络上无奈发声:罗湖某中学初三班级的家委会,正在家长群里组织统一购买“定制”课外辅导资料。
“本来孩子学习节奏就紧张,不提倡课外负担。”
尽管上面写着“自愿”二字,但字里行间却弥漫着一种“不得不买”的潜台词,这位家长深感被“道德绑架”。
![]()
![]()
家委触碰政策雷区
教育局紧急纠正
10月9日,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迅速核实调查,并在帖文下方做出回应,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订购行为确系家委会自发,学校与老师并未参与。
2.自发≠正确,统一组织订购的做法,违背了教辅资料管理的核心精神。
3.明确学校不组织、不推荐、不代购任何非审定教辅材料,将选择权彻底还归家长。
![]()
早在新学期初,深圳市教育局就发布了相关声明,明确了“一科一辅”的原则,且教辅材料均在规定目录中自主选择、统一征订、免费发放。
大事君在此前报道中对教辅新政做过详细梳理(点击查看:深圳教辅新规“杀疯了”?家长集体破防背后的3个真相)。
此外,广东省教育厅也明确要求,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组织征订、代购省教育厅初中评议目录外的其它教辅材料。
关于“审定教辅资料”,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今日公布了《深圳市2025-2026学年义务教育免费教辅材料及教学资源选用目录》,深圳家长也可以自行核对,确保孩子使用的教辅材料完全符合规定。
![]()
此次家委会擅作主张,自行组织订购教辅,无疑是在政策雷区上“蹦迪”!家委会是不是好心办坏事呢?
![]()
家委好心办坏事?
极个别家委的自作主张、越俎代庖,确实让一些家长感到了压力与苦恼。
今年教师节前夕,深圳一家长在社交媒体反映,家委会要求家长每人出82元给9名老师购买教师节礼物。
一时间,许多家长纷纷吐槽起自身经历:有人被强制收取班费,用于资料复印、购买摄像头等,还有家长因拒绝参与,第二天接送孩子时被阴阳怪气。
![]()
![]()
![]()
2023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中提到,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多种形式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加强家长委员会工作指导,明晰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行为,严格家长通讯群组信息发布管理,严禁以家长委员会名义违规收费。
此次“教辅事件”中,教育局的做法是,指导各校加强家委会工作引导,强化政策宣传,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
可以看出,家委会的定位是“连接学校与家长的桥梁”,核心职能是参与学校管理、沟通监督、建言献策。换言之,家委会权力的本质是服务权和监督权,而非管理权、决策权!
大事君认为家委会的行为边界非常清晰,绝大部分深圳家委也遵循着这些要点展开工作。
![]()
为爱发电,也要明确边界
绝大多数家委会成员是“为爱发电”,他们牺牲个人时间,初衷是为了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更好的集体成长环境。
在深圳,尤其是高中学校,家委会为家长们解决后顾之忧,作用非常关键。“很多家委,真的是不计回报、不计成本的付出,让人非常感动!”深圳一位家长说道。
有不少学校专门设置了家委会章程,一些学校的家委会轮流不定期到饭堂就餐,为孩子的身心安全撑起了强有力的后盾。
![]()
![]()
![]()
部分网友评价
![]()
深圳致理中学家长委员会章程
真正的核心问题,不在于“人”,而在于“规则”的缺失与“边界”的模糊。
大事君认为,家委会在作出重要决策前,建议广泛征求家长意见,尊重大多数家长的意见和诉求,而不是想当然,或者直接自作主张。
家委会作为家长代表,其责任和义务,一方面是代表家长,向学校或老师提出合理诉求与反馈;一方面及时传达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减轻老师的负担,真正起到学校和家长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家校共育,为孩子们的学习创设和谐、优越的环境。
此外,家委会还应建立简单的备案机制与畅通的异议反馈渠道,这不仅能保障所有家长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也是对家委会工作的最好保护。
作者:huihui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