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航空工业在2025年10月迎来重要时刻,央视新闻频道首次走进沈阳飞机公司机库,公开展示歼-35和歼-35A战斗机的生产现场。这次曝光直接回应国际关注,境外媒体如亚洲防务安全网迅速跟进报道,强调这一举动标志中国隐身战机制造能力进入新阶段。
歼-35系列作为第五代中型多用途战机,自2021年原型首飞以来,经过多年优化,已从技术验证转向批量生产。机库内多架机体同时推进组装,数字化设备覆盖每个环节,自动化臂处理复杂部件,展示出高效国产化体系。
![]()
境外媒体在报道中指出,中国选择公开生产车间,体现了技术自信。这种自信源于歼-35系列的设计定位,与美国F-35存在明显差异。F-35依赖全球供应链,生产周期长,受地缘因素制约,而歼-35实现全链条自主控制,部件国产率高,成本更具竞争力。
歼-35采用双发布局,机身重量控制在17吨左右,隐身涂层和锯齿边缘设计将雷达反射截面降至最低,支持超音速巡航和多目标打击。相比早期FC-31验证机,当前版本优化气动结构,翼展12米,折叠翼适应舰载需求,航程达3500公里,载弹量8吨。
![]()
亚洲防务安全网文章中,将车间大门开启比作龙翼展开,捕捉到中国航空力量扩展的本质。确实,这次公开不止展示硬件,还透露出产能潜力。沈阳工厂设计年产上百架,远超俄罗斯苏-57的有限产量。
苏-57侧重机动性,但隐身和电子集成不如歼-35全面,后者融入歼-20经验,如有源相控阵雷达和传感器融合,提升对抗环境下的生存率。生产过程强调模块化,未来升级空间大,可集成新发动机或电子战模块,避免F-35变体开发带来的复杂性。
![]()
从技术演进看,歼-35系列填补中国空军中型隐身机空白,与歼-20形成高低搭配。歼-20专注重型远程作战,装备数量已超预期,但出口受限。歼-35则更灵活,陆基版歼-35A优化起落架,适应多种机场,海基版加强尾钩和防腐,兼容福建舰电磁弹射。
2025年9月,福建舰测试中,歼-35成功弹射和阻拦,验证舰载兼容性。这比F-35的舰载版F-35C更注重经济性,单价控制在5000万美元级,维护成本低,便于大规模部署。
![]()
境外反应热烈,因为这一公开挑战现有格局。美国通过F-35出口控制盟友,日本采购百余架,英国和以色列依赖其技术调整地区平衡。中国歼-35的出现,提供独立选项,尤其对海湾国家。
F-35附带严格出口条款,技术转移有限,而歼-35无此类限制,性价比高。产能充沛意味着一年产量可匹敌以色列F-35I机队规模,改变中东力量对比。亚洲防务安全网分析认为,中国在F-35市场未饱和时入场,重置全球军售架构。
![]()
国际媒体还关注潜在出口。巴基斯坦谈判进展顺利,预计2026年交付首批歼-35,改变南亚平衡。中国航空出口扩展,促进多极化。
歼-35借力歼-20S双座版经验,未来升级隐身涂料吸收率达99%,或集成激光武器,提升打击精度。这种技术溢出,不仅限于中型机,还支持歼-36等后续项目。
![]()
中国歼-35公开标志航空工业从跟随到领先的转变。F-35依赖美国标准,兼容性受限,歼-35则支持多种弹药,任务适应性强。
境外报道强调,这种自信展开影响亚太安全,提供多样选择。海湾集团面临F-35I压力,或转向中国合作,缓解依赖。产能和技术潜力结合,歼-35脱离单纯战斗机范畴,成为战略工具。
![]()
全球军力对比中,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装备两款五代机的国家。歼-35A正式官宣,将在珠海航展亮相,展示涡扇-15发动机,推力12吨,载弹量8吨。
相比F-35,中国版本维护成本低30%,便于发展中国家采用。这种优势源于自主创新,摆脱依赖。
境外媒体用龙翼比喻,准确捕捉自信本质。生产过程严谨,每机编号追踪。影响地区稳定,提供新选项。车间分区明确,测试区模拟载荷,机体耐受G力。进步在于材料创新,复合材耐热高。
![]()
目前,歼-35低速率生产推进,多架机体测试中。巴基斯坦谈判预计加速交付。进展强化空军实力,推动合作。技术潜力大,未来集成AI辅助飞行,减少失误。
影响国际格局,中国份额上升。生产车间标志新时代,独立腾飞。境外惊叹规模,改变认知。推进通过标准统一规范。更新换代潜力无限,支持多极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