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最令人期待的一定是膏满黄肥的大闸蟹!掰开蟹壳,金色的蟹黄顺着指缝缓缓流淌,那股鲜甜滋味,是镌刻在舌尖的时令记忆。小编带您走进鲍集镇,去尝尝那里的“鲍贡大闸蟹”!
此时节,正是螃蟹开捕的时候,天光未亮,3万亩养殖塘上已是灯光闪烁,一艘艘小船划开平静的水面,养殖户穿着连体胶皮裤,探身从塘里拉起沉甸甸的地笼。笼口一开,青壳白肚、张牙舞爪的鲍贡大闸蟹倾泻进塑料筐里,个个膘肥体壮,蟹钳挥舞得噼啪作响,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岸上,冷链卡车在养殖基地排着队,司机们一边催促一边帮忙过磅。不远处的加工厂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几十位从周边村庄赶来的妇女们围坐在一起,熟练地剥开蟹壳,用小钳子灵巧地剔出晶莹的蟹肉和饱满的蟹黄。
鲍集镇北临洪泽湖,淮河穿境而过,这样的地理条件为“蟹塘”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湖荡湿地的活水中含氧量充足,水底的腐殖质丰富,就连水草也比别处生长得更为丰茂。老一辈的鲍集人说,早年间还没有进行规模化养殖时,渔民下湖捕蟹,随便拎起一只,都是“肚白、金爪、黄毛”。清蒸之后,蟹肉自带甜味。
2012年,鲍集镇牵头注册“鲍贡”商标,给螃蟹养殖定了“规矩”:只养达到2两以上的母蟹、3.5两以上的公蟹,养殖期少则8个月,多则10个月。有了“身份证”的鲍贡大闸蟹渐渐有了名气,2015年第一次参加盱眙龙虾节蟹王赛,就凭一只5两重的公蟹拿了奖——那天起,“鲍集出好蟹”的名声,顺着洪泽湖的水传开了。
鲍贡大闸蟹真正“爬”得远,靠的是“守正创新”。过去渔民养蟹凭经验:“看水色投饵,凭手感增氧”,遇上天气突变,一池蟹可能损失大半。直到2018年,鲍集镇种植大户杨亚带头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先试了“三池两坝”生态技术——沉淀池过滤杂质,净化池种上伊乐藻,再用生态坝锁住养分,养殖尾水经过处理能直接回湖。“密度降了30%,但蟹生病情况少了,产量反倒提升了20%。”杨亚算起账来,生态塘养出的蟹,每斤能多卖15块,300亩塘一年多赚20多万。
产业链也随之“长”起来了。以前卖蟹就卖活鲜,现在镇上有了加工厂,蒸煮、剥肉、做蟹黄酱,连蟹壳都能提炼出甲壳素。“一只蟹掰成好几部分卖,附加值翻了倍。”鲍集镇农业办主任说,光深加工这块,就给鲍贡蟹增加2000万元的产值。
如今,鲍集镇将鲍贡大闸蟹落户盱眙全球龙虾交易中心,有了健全的冷链配套设施、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便捷的物流体系,不仅让蟹农们把利润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还实现了增产增收,打响了“鲍贡大闸蟹”品牌。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
挑蟹攻略和吃蟹注意事项
一起来看看吧
挑蟹攻略
1.新鲜螃蟹较重,在同样大小情况下,较重的说明肉更多、蟹黄更满。
2.选螃蟹以鲜活为上品。螃蟹的眼睛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最为灵敏,因此挑选时先触摸螃蟹的眼睛,反应比较激烈者说明其鲜活。
3.蟹壳要青、蟹腹要白,不能发黑;蟹尾部要发红或发黄,并且高高翘起。
4.看雌雄。农历八九月里挑雌蟹,九月过后选雄蟹,因为雌雄螃蟹分别在这两个时期成熟,滋味营养最好。
吃蟹注意事项
营养专家介绍,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如钙、铁、锌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螃蟹虽好,但需要注意的是,蟹腮、蟹肠、蟹胃、蟹心这四个部位不可食用。
此外,螃蟹性寒,尽量不要与寒凉的食物一起食用,比如西瓜、山竹、柿子、梨子、冷饮等,否则容易引起腹痛腹泻。
对于脾胃虚寒的人,食用过多,也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螃蟹中胆固醇和嘌呤含量较高,对于有高胆固醇、高尿酸的人群,也不宜多吃。”营养专家补充,螃蟹属于易过敏食物,对海鲜、水产过敏的人不可以食用,否则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头晕,恶心等过敏现象。
来源:无线淮安 淮安市商务局
融媒体编辑:张灵芝
责任编辑:丁文
审核:王礼富
复审:王金波
终审:贾战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