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4500字,预计9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文创、展陈设计,当严肃的法律遇到艺术之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法律出版社(简称“法律社”)的法文化创意产品中心,敏锐洞察图书之外的需求,设计研发了法槌笔、獬豸·金属掐丝珐琅工艺礼盘、“凌云之廌”温感变色马克杯等一系列为法律群体甚至普通大众所喜爱的文创产品。除了文创产品开发,这支谙熟内容策划与空间设计的团队,还成功打造了上百个法政类展陈项目,实现了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逐步构建起以专业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法治文化生态体系。
走进法律社一楼的社史展厅,仿佛踏入了一座时光与思想交织的殿堂。这里既有承载中国法治进程厚重历史的一部部藏书,也有融合法治理念与专业特色的潮流文创精品,它们共同承载了法律社建社70余年来“为人民传播法律”的宗旨。
![]()
社史展厅——法治阶梯
比如,一支黑檀木“法槌笔”。其外型接近现代法槌,出版社设计研发团队进行了创新诠释:锤头镶嵌有铜制纹饰,锤柄通过金属螺纹嵌套进锤头,拔出来即是一支笔。这支笔,既是一款雅致的文具,亦是承载法官职业生涯记忆的信物,兼具观赏价值、情绪价值和实用价值。
![]()
法槌笔
再比如,一款金属掐丝珐琅工艺礼盘。其图案源自中国明清监察司法官员的补服,视觉中心为象征公正的司法神兽——獬豸,周边融汇了祥云、花卉、海浪、珊瑚、蝙蝠等传统吉祥元素,传递出法律文化独特的美学意蕴,也彰显了中国司法庄重典雅的精神气质。
![]()
獬豸·金属掐丝珐琅工艺礼盘
这些传递法律之美、正义之美的文创产品,均来自法律社法文化创意产品中心。自2014年涉足法律文创领域开始,这个由装帧设计部门成长起来的独立业务单元,始终以“为法律赋予美感”为理念,在法律与创意的交织处开辟出一条独特赛道。
基因觉醒:从装帧设计到法律文创的跨越
法文化创意产品中心的创立,源于对图书产品之外需求的敏锐洞察。作为司法部直属的专业出版机构,法律社的美编团队长期深耕法律图书装帧领域,对法律文化视觉表达有着独到的见解,这种专业积累为此后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最初,有些法政类单位提出定制法律文化伴手礼的需求,这让我们意识到,市场需要已超越了法律图书产品本身。”中心主任汪奇峰回忆道,“法律群体对专业审美存在明确需求——他们需要能承载职业荣誉的文化符号,也期待在日常工作中获得法律美学共鸣。而当时市场上的产品难以契合他们这种专业需求。”
2015年,法律社整合原有设计品牌“独角兽工作室”,将装帧设计部门升级为法文化创意产品中心。此举并非简单的业务拓展,而是对出版社70余载沉淀的核心资源的重新激活和深度价值重构。海量文化资源、专业的法律理解能力以及系统的法律文化挖掘经验,成为法文化创意产品中心的创意富矿。更关键的是,由出版社编辑与设计师组成的复合型创意研发团队,实现了法律内容与视觉表达的无缝衔接,成为中心区别于普通文创机构的核心优势。
“法律人自有其职业审美的‘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产品是否有‘法律基因’,普通文创或许能取悦大众,却难触动他们的专业神经。”这一清醒认知,驱动中心自成立伊始,即确立了“原创为王、专业设计”的原则。此后,团队化身“法律文化考古者”,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结合现代审美因子,进行创造性转化。无论是梳理历代獬豸形象进行再创作,将“规矩”的智慧融入律尺,还是将“法平如水”的意境赋予日常马克杯等,每一款产品都经历了史料考证、专家论证、多轮原型打磨的历程。也正是这种对专业主义的坚持,使“独角兽工作室”的品牌形象深植于法律群体。
产品研发:在传统与现代间构建法治符号体系
法律社研发的文创产品,始终以“正义之美”作为引领,致力于塑造“法韵流传,普法入心”的品牌形象。团队所构建的独特的法治视觉美学体系,其根基正是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表达。
在此方面,獬豸(廌)形象的研发堪称典范。作为充满东方神韵的中国司法神兽,獬豸的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特征。团队系统梳理了从汉代至明清的獬豸形象演变脉络,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系列国风獬豸主题文创产品。特别是融合甘肃出土文物的犄角特征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的纹饰细节,创造出的獬豸形象,兼具威严感与亲和力,被应用于杯具、车挂、摆件等多个文创品类。其中,“凌云之廌”温感变色马克杯应用了热敏工艺,实现“冷水隐纹、热水显形”的互动体验。热水倾注,神兽显现,于日常饮憩间悄然传递出法律神韵,上市后就成为爆款产品。
![]()
“凌云之廌”温感变色马克杯
秉持“实用价值”导向,法律社的文创产品深度融入了“法律人”的工作场景。比如前文提及的法槌笔,既保留了法槌的象征意义,又赋予其书写实用功能。类似的还有“法韵中华”日历系列,这是一部将中华法律制度精髓与文物艺术之美融汇于一体的艺术手册,既是日历,又是文化手册;水滴律尺,取意“规矩”,以“水滴石穿”寓意司法公正的坚韧,既是办公文具,又是文化摆件。
![]()
水滴律尺
文创产品研发过程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彰显着专业出版社的严谨基因。汪奇峰介绍说,为确保“凌云之廌”温感变色马克杯的使用安全,团队曾先后筛选3家供应商进行打样,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材质检测;在为内蒙古某法院设计纪念玩偶时,团队将象征坚韧忠诚的“蒙古马”与法治元素结合,精准还原民族服饰细节,使作品既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法律职业属性。在中心办公室的一个展示架上,陈列着不少文创产品的“过程稿”样本。有些版本因为材质“太厚”、色彩“太亮”、尺寸“偏大”等原因而被淘汰。这些样本记录了一款产品被不断打磨的过程,也成为团队不厌其烦追求细节的见证。
展陈策划:从空间设计到法治文化传播
如果说文创产品是法治文化的微观载体,那么法政展陈就是一种宏观表达。法文化创意产品中心将图书编辑的深厚内容策划能力与设计师专业的空间设计能力相结合,开创了“内容+空间”的展陈新模式。目前,中心已成功打造百余个法政类展陈项目,展现出在这一领域的专业实力与影响力。
这种展陈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策划的专业性。与普通设计单位不同,法文化创意产品中心背靠出版社专业法律编辑团队,能够基于项目定位,精准提炼展陈叙事主线,在确保内容的权威性与准确性的同时,实现“千展千面”的创意性表达。在打造全国首家行政诉讼教育基地时,团队采取展厅展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以行政诉讼30年发展为脉络,整合20余位行政法专家的口述历史,将展陈升级为集教育、研究、宣传于一体的专业平台。在策划中国法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陈列馆时,团队紧扣主题,突出政治性、民族性、司法性、时代性,结合多种展示手法和装置,实现了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与法治精神的有机统一。
![]()
行政诉讼教育基地
![]()
中国法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法治文化陈列馆
展陈项目的全流程服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法律社的行业地位。团队已建立起从需求调研、创意策划、空间设计,到展示编辑、多媒体制作、布展陈列、布展、运营维护等全流程服务体系。在安徽省人民检察红色教育展馆项目中,尽管面临疫情影响,团队仍通过远程视频沟通、线上素材核验等方式,高品质完成了从策划到落地的全流程工作,成功打造出检察系统内首个红色教育展馆的标杆案例。这一“极限操作”也充分体现了中心出色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
![]()
安徽省人民检察红色教育展馆
生态构建:在专业坚守中探索可持续发展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法律社法文化创意产品中心不仅实现了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更逐步构建起一个以专业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法治文化生态体系。这个体系的可持续性,植根于对核心优势的坚守。在目标客群的定位上,团队始终坚持“深耕法政圈、辐射泛法治领域”的策略。其B端客户涵盖各级法政组织,这些客户不仅具有稳定的定制需求,也高度看重产品的专业属性。例如,面向律师群体设计的四方贝母袖扣,风格简约,用料精良,辅以法律格言装饰,可作为律师的标志性配饰;为“金獬豸杯”法律人马拉松定制的奖牌,每年以不同举办城市的传统文化符号为造型,融合法律图书、法律社等元素,精准契合高校师生与法律从业者的审美取向。
![]()
四方袖扣
![]()
“金獬豸杯”法律人马拉松奖牌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所倡导的专业性从不流于刻板,有趣才能抓住年轻人的心。例如,中心以古建筑“门簪”为原型设计的“一身生正气”磁力冰箱贴,很受年轻法律人欢迎。磁贴融入法律人“一身正气”的职业操守,采用30克重质感金属制作,分量厚重,还能组合成“生气”“正生气”等反映即时状态的小短语,充当了法律人趣味性的“职业门面”。
![]()
“一身生正气”古建艺术磁贴
这种精准的市场定位,使法律社的文创产品在小众市场中实现了较高的用户渗透率。而轻资产运营模式则为业务发展提供了灵活性。法文化创意产品中心将核心能力和优势聚焦于创意策划、内容编辑与设计研发三大环节。为确保卓越品质,团队在供应链管理上建立了严格的资质审核与工艺规范体系。以法槌笔的生产为例,其需历经木材干燥、手工雕刻、漆面处理等12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专人验收,确保最终成品能够完美兑现设计理念。
人才培养机制是维系这一生态体系的核心支撑。法律社拥有一支高水准的法律文创团队,成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出版功底,还深谙法治文化的创新表达与综合呈现之道,拥有将法治文化进行视觉化、体验化、空间化转化的全案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实行跨项目协作机制,设计师既承担图书装帧任务,又参与文创产品与展陈项目,从而在实践中实现了专业能力的跨界提升。汪奇峰说:“我们的设计师能看懂法律文献,我们的编辑能提出设计构想,这种协同效应是其他机构难以复制的。”目前,团队核心成员均拥有10年以上相关经验,能够精准把握并满足不同法政单位的文化需求与审美偏好。
![]()
法文化创意产品中心(独角兽工作室)团队
从装帧设计到法律文创,法律社的这一探索之路,本质上是一场法治文化的审美复兴。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始终坚守两个基本点:一是敬畏专业,使每一件产品、每一个展陈都经得起专业推敲;二是拥抱人文,以创意和设计的温度让让法治可亲可感,融入日常。
对于未来发展,法文化创意产品中心有着清晰的规划:法律社营销总监张宇东表示,一方面要推进内容资源库建设,将法律文化资源数字化、模块化,为文创研发与展陈设计提供标准化内容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大标准化产品研发力度,探索新型产品形态,在现有爆款基础上迭代升级,满足年轻法律人的情感需求。同时,也希望通过拓宽销售渠道,让法治文创产品走出专业圈,以更生活化的方式触达公众,实现普法教育的社会化价值。
*本文图片由法律社提供
出版业趋势分析战略研讨会
10月16日·成都
开始报名!
扫描海报二维码,添加商务君微信报名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