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碳足迹核算与核查成为了企业对接全球绿色贸易规则的关键前提。公开数据显示,全球超150个国家将碳足迹纳入贸易准入规则,未建立碳核算体系的企业正面临市场淘汰风险。
近日,ICAS英格尔认证发布了《碳迹可循:数字化时代的碳足迹核算与核查》白皮书,系统梳理了碳足迹的核心理念、标准政策、实操流程与商业价值,为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精准破局提供了实用指南。
全球碳足迹标准体系与政策进展
碳足迹核算的规范化离不开国际与国内标准的协同发展。国际方面,ISO14064组织层面碳管理标准和ISO14067单一产品层面碳评估系列标准为组织与产品碳足迹量化提供了通用框架和量化指南,覆盖全生命周期排放的核算要求,被160多个国家广泛采用。英国标准协会制定的PAS 2050则进一步细化了食品、纺织等行业的核算细则。此外,美国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和日本的碳足迹标识制度,也从不同维度丰富了全球碳管理实践。
![]()
图源:《碳迹可循:数字化时代的碳足迹核算与核查》白皮书
国内政策在双碳战略引领下加速完善,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联合15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并制定约10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同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GB/T24067—2024《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填补了国内通用标准的空白。
![]()
图源:《碳迹可循:数字化时代的碳足迹核算与核查》白皮书
国内外标准在文化背景与产业结构上存在差异,然而,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各国正通过数据互认、模型共享等方式推动标准协同,为企业降低跨境贸易的合规成本。
科学规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流程
产品碳足迹核算与第三方核查是一项系统工作,涵盖目标界定、数据收集、核算分析、核查验证四个关键阶段。企业首先需明确核查目标,进而界定产品系统边界,确保从原材料获取到废弃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环节完整覆盖。
![]()
图源:《碳迹可循:数字化时代的碳足迹核算与核查》白皮书
数据收集是核算的基础,涉及原材料、能源、生产、运输等多环节信息。企业需采集原材料产地、生产工艺、能耗数据,并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动态排放管理,运输与销售环节的数据则依赖物流系统与区块链技术,确保供应链数据的透明与可信。
![]()
图源:《碳迹可循:数字化时代的碳足迹核算与核查》白皮书
在核算分析阶段,企业需根据产品特性和数据基础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如过程分析法、投入产出法或混合法。核算完成后,还需进行不确定性评估与敏感性分析,识别关键排放环节,最终,通过内部审核与第三方核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完成从核算到核查的全流程闭环。
随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加速,碳管理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系统的碳核算体系,获得权威的第三方核查报告和证书,企业能在绿色市场机遇中赢得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