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出马,中国马上答应,”特朗普这句话一出口,白宫外的风都停了半拍,可惜,不是所有人都买账,最不买账的,恰恰是那些曾经放下锄头、拿起选票支持他的美国农民。
眼看着大豆还躺在仓库里,补贴没影、订单没来,中方也没表示要见他一面,特朗普这场“自导自演”的大戏,连观众都开始退场了,问题来了:他这番“豪言壮语”,真能换来中方的点头吗,还是说,美国人已经彻底不干了?
一厢情愿的谈判?
特朗普最近又放了个“响炮”,只要他和中国领导人一见面,美国的大豆就能顺利卖进中国市场,他说得斩钉截铁,仿佛只要自己一开口,中方就会立刻拍板同意,但现实比剧本复杂得多。
![]()
首先,中方压根没确认要和他见面,从中国官方的口径来看,谈判不是不能谈,但前提很明确:美方得先把加在中国商品上的那些关税撤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你来我往”,更不是靠几句大话就能抹平的结构性分歧,特朗普所谓的“一出马就解决”,听起来像是自信,其实更像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
再看市场反应就知道了,过去中美贸易紧张,大豆成了被“卡脖子”的产品之一,但中国没有傻站着等,而是迅速调整了采购结构。
![]()
2025年,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同比增长了20%,这个数字背后,是中国供应链的再布局,是对美国不确定性的一种回应。
巴西、阿根廷甚至俄罗斯都在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缺,特朗普似乎还沉浸在“美国农业天下第一”的旧梦里,却没看见中国的“备胎”早就排成了队。
他的谈判策略,不仅低估了中国的底线,也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与其说这是谈判,不如说是一场毫无准备的“豪赌”。
![]()
美国人不干了
如果说特朗普的夸口在外交层面只是“雷声大”,那在国内,已经开始“下雨了”,最先被淋湿的,是美国农民,大豆卖不出去也就算了,原本寄希望于政府补贴“解渴”,结果补贴也被“锁”在了华盛顿的预算闹剧里。
政府停摆已经持续了两周,美国农业部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待审批的补贴申请,但没人处理,原定的130亿美元农业援助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伊利诺伊州的农民加夫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苦笑着说:“我们需要的是正常的贸易,不是拖延的补贴,”这句话,几乎成了整个农业州的心声。
![]()
问题不只是钱没到手,更在于这场补贴政策本身的“不可持续”,美国农业政策对外依赖强,一旦出口受阻,就只能靠政府“输血”。
可现在,连这根“输液管”都断了,数十万农民正卡在等待名单上,仓库里的大豆越堆越多,心里的不满也越积越深。
特朗普曾承诺“贸易战会带来更好的结果”,但到头来,农民看到的只是“更大的空洞”,他们曾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现在却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这种翻转,不是情绪化,而是现实的无奈。
![]()
上个大饼还没吃到呢
特朗普在任时推出的“双管齐下”策略,一边打贸易战,一边发补贴,看似两手抓,实则两头空,补贴因为政府停摆“没影了”,谈判因为缺乏诚意“没门了”,这“上个大饼”还没咬一口,又画了一个新的。
关键是,这种政策的反复已经让中国彻底看清了美国的“不靠谱”,当年大豆出口的黄金时期,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供应国,如今,对华出口比贸易战前缩水了一半,而巴西的市场份额节节高升。
这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贸易格局的系统性变化,中国已经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美国就算现在愿意重新合作,也得排队等机会。
![]()
而特朗普还在“画饼”,还在用“谈一次就能解决”的老套剧本哄选民,这种策略短期看像是在“稳住人心”,但从长远看,反而是在消耗美国农业的全球信誉。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底线并没有变,中方多次强调,贸易合作必须是互利互惠的前提下进行,不接受单方面施压。
美国若不愿撤销关税,不管谁来谈,大门都不会自动打开,特朗普的那句“他们会立刻答应”,听起来响亮,其实只是空中楼阁。
![]()
大豆还在仓库里,补贴还在路上,农民的希望却已经“断粮”,特朗普的承诺,听得人热血沸腾,却换不来现实的转机,中方的战略清晰、节奏稳定,而美方却陷在内部政治的拉锯中,难以自拔。
所谓“谈一次就能解决”的幻想,既是对中国谈判立场的误判,也是对美国农民利益的轻视,如果华盛顿不尽早反思这场“夸口式”贸易政策,美国农业不仅不会“再伟大”,还可能彻底失去在全球市场的席位。
如果特朗普还指望靠几句大话“搞定中国”,那最终,只会让美国农民连“上次画的大饼”都吃不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