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文
![]()
10月5日是国庆黄金周第5天,也是中秋节的前一天,广东好人、肇庆“最美退役军人”、毛铺酒肇庆负责人余荣灯回到家乡湖北大冶,专程去了一趟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山头革命纪念馆,深切缅怀为革命牺牲的烈士。
南山头革命纪念馆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20多公里的殷祖镇南山村,处于大冶、阳新、咸宁、鄂城四县(市)交界处,地势险要,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素有“小井冈山”的美誉。纪念馆于1993年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山头是大冶地区的革命核心,也是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留下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十二军的成立地。
![]()
一九二八年五月间,党的地下组织根据南山头的有利地形,积极在这一地区进行活动,建立党的秘密组织,党员黄梅岭等人以南山头上的金公祠为活动中心。他们以私塾为掩护,以游学,卖笔、墨、纸、砚和看朋友为名进行活动。一九二九年六月大冶中心县委设在金公祠里,以吴致民为中心县委书记,大冶、阳新、通山等县委书记为中心县委委员,管辖大冶、阳新、鄂城、通山、黄梅、广济、蕲春、蕲水等县,同时成立了“少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心团县委书记吴明月,副书记罗瑞清。中心县委书记吴致民在金公祠主持召开了大、阳、通、鄂、咸等县一百二十余人的党代表大会,筹划并指挥了有数千名青壮年农民参加的刘仁八“六卅”农民起义。中心县委集中部分起义人员回阳新、大冶两县建立起了鄂东南第一支红色地方武装,番号定为“红十二军”,以南山头一带为活动中心,经常攻打阳新、大冶等县的反动武装。同年九月又在这里建立了“大冶县工农革命委员会”。一九三一年初,党的鄂东南特委曾一度由阳新的太子庙迁到这里(后移驻阳新龙港)。土地革命时期,南山头一带成为鄂东南地区革命活动中心之一。1984年,大冶县人民政府将“大冶中心县委”旧址公布南山头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保护标志。2008年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该旧址房屋为砖木结构,座西朝东,为一假四合院,中间为大厅,厅内有木柱六根,梁架为抬梁式,橼標的一端搁在砖墙上,其余的均在架梁上,悬山单檐,两坡式瓦顶铺盖屋脊为“口”状,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抬梁式木质结构,没有雕梁画栋的装饰,显示出庄重威严,古朴大方的建筑风格。对研究晚清时期大冶的建筑风格与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大冶南山头革命旧址是鄂东南地区革命活动中心及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壮大的重要革命旧址,根据革命需要在此创建了大冶中心县委、鄂东南第一支红色地方武装红十二军,革命活动由此蓬勃发展,不断壮大,使该地成为鄂东南地区的红色中心。对于研究鄂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史和中国工农红军史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史,中国共产党
的革命史,提供了实物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2005年大冶市委、市政府拨款筹建了南山头革命纪念馆。该馆建筑面积372平方米(包括金公祠),其中展厅建筑面积330平方米,土地使用面积20亩,馆藏文物43件。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陆定一为南山头革命纪念馆题写了馆名。纪念馆周边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上有徐向前元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以及张震将军题写的“英雄大冶革命摇篮”。位于山间岔道旁的南山碑林,由数百块刻有各级领导人题词的石块组成,行走其间,庄严肃穆。
![]()
大冶还有一个绵延数百米的天然洞穴,内部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在革命时期,这里曾用于隐藏和救治受伤的红军战士,洞内有一块特殊的“鼓石”,敲击可用来传递信息,被人们称之为红军洞。
南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领导中心,是人民军队的发祥地之一,是湘鄂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小井冈山”。南山,从这里走出了百余位共和国将军,成为共和国将军的摇篮。
余荣灯告诉笔者,大冶,是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大冶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大冶为革命牺牲的知名革命烈士达3000余人,有30万英雄儿女长眠于此。每年到南山头革命纪念馆参观的人数超过3万余人。值中秋节前来纪念馆,主要是缅怀革命先辈为理想、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在这里浴血奋战。不忘初心,不忘来时路,以实干精神告慰英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