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三家医院被申请破产
一、因为两家医院迟迟还不上货款,向法院申请让它们破产。
最近,山东潍坊发生了一件牵动医疗圈的大事。2025年4月,当地法院受理了两起特别的破产申请:一家名叫山东海王银河的大型医药公司,因为两家医院迟迟还不上货款,向法院申请让它们破产。
这件事就像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让大家突然看到,一些民营医院的日子已经这么难了,脆弱到一笔欠款就可能压垮整个机构。
说起来,这件事的核心很简单,就是一个“钱”字。那两家医院——潍坊潍医肿瘤医院和潍坊大柳树医院,一共欠了医药公司超过2300万元的药品采购款,怎么都要不回来,最后只能对簿公堂。
![]()
![]()
告状的一方,是实力雄厚的地方医药龙头,资产十几亿,年销售额惊人。而被申请破产的两家医院,也并非无名之辈。肿瘤医院曾是当地唯一的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另一家综合医院也有稳定的病源。可就是这样曾经风光的企业,却因为2300万的欠款走到了尽头。
而且,这恐怕不是个别现象。同一家医药公司,类似的追债官司竟然有70多起,总金额高达4亿元。所以,这两家医院的困境,很可能只是民营医疗行业现金流紧张的一个缩影。
那么,好好的医院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
就拿潍坊潍医肿瘤医院来说,它的经历非常典型。它有着3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公立医院,后来改制为民办。它的倒下,是内外交困的结果:
一方面,花钱的地方太多、太贵。 治疗肿瘤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特效药,成本极高,它自己还曾因购买设备而陷入纠纷。
另一方面,赚钱越来越难。 医保报销政策收紧,医院的利润变薄;更致命的是,它之前因为违规收费问题被处罚,失去了医保拨款的资格,这等于断了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再加上公立医院不断扩建,病人被分流,最终在2022年停诊,如今的破产申请只是走完最后的法律程序。
另一家医院的情况也类似,主要问题是医保结算的钱到账太慢,资金周转不灵,加上拖欠药款,最后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这两家医院倒下的方式如出一辙,都暴露了民营医院一个共同的软肋:习惯了靠拖欠供应商货款来维持运营(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但自己却没有备足“余粮”,没有风险预警机制。一旦供应商不再愿意赊账,集体上门讨债,资金链瞬间就会断裂。
二、无独有偶,因资不抵债,法院宣告鲁西南医院破产
今年8月,山东省阳谷县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宣告鲁西南医院有限公司破产。该院曾因院长带领员工拉横幅、绝食喊话债权人而引发关注。作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鲁西南医院2018年开业,规划床位2000张,如今却落得负债12亿、宣告破产的结局,令人唏嘘。
破产倒闭接二连三
民营医院行业加速洗牌
高额负债、资金链断裂…… 近年来,民营医院破产倒闭案例频发。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25年以来,全国各地至少已有数十家民营医院被曝出破产倒闭,更有大批民营医疗机构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比如,4月3日,南京华世佳宝妇产医院注销,盐城东方妇产医院、盐城仁德肿瘤医院注销; 3月25日,菏泽鲁心医院公开医院破产清算案审计评估机构中标公告,标志着这家三级专科医院,启动破产清算程序;
3月21日,北京麦瑞骨科医院有限公司因债权人申请,拟进行破产清算; 3月12日,鹤壁大成中医糖尿病医院注销,山东省鲁西南医院正式破产 ……
更早之前,还有成都西部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仁爱医院、唐山南湖医院、重庆全域肿瘤医院等破产清算案件也正在进行中 。
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与医院破产有关的记录共有1200多条,而2023年和2022年分别为800多条和500条。有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已有超过500家医院倒闭。
即使是一些具备实力且不缺病患的大型医院也未能幸免。
倒闭、破产医院数量攀升表明,在行业洗牌、优胜劣汰加剧的当下,民营医疗机构若缺乏精细化管理能力与合规运营基因,将面临被加速淘汰的风险。
转发+ 提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