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大家都出门玩了吧,听说有人豪车接,豪车送,一个月内坐了两趟价值1.5亿的车。
啥富贵家庭啊?哦,你说是价值1.5亿的复兴号哈哈哈
![]()
图片来源网:小红书@叶芃迪
那很厉害了,什么身价啊?甚至还不用自己开,有专人开车:
哈哈哈哈,离了这群网友,谁还能给咱这么满的情绪价值啊?那大概只有方老师了叭~快来看看本周的轻松时刻:
下面进入本周主要内容>>>
![]()
01
国庆作业的压迫感:你补药过来啊
国庆作业在压迫感这一块,还是太强了。
谁懂啊,硬是把国庆补作业拍出了百万大片既视感。
![]()
图片来源:小红书@MDMX兄弟
眼尖的网友已经发现了,这位同学的作业好歹还是有字的,而你呢?(恶魔低语)
![]()
中小学生:补药啊,你补药过来啊,我们只是网友,你这样真的越界了啊啊啊
还有突然得知8号下午到校就要交作业,但厚厚一沓空白试卷,甚至名字都没写的中小学生——
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
图片来源:小红书@聪明的卷卷
还有人一个假期10根笔,一盒笔油18个修正带,38张英语卷子,7个晚上,8个白天,没玩一次。
顶,太顶了!
![]()
果然在补作业这件事情上,每一个中小学生都各有各的苦呜呜呜
不过好在假期也结束了,可以调整回正常作息了,大家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呀~
![]()
02
接下来的日子:周考、月考、期末考......
好消息(并非),过完国庆,意味着就已经过完2025年所有的假期了。
剩下的节只有:上午四节、下午四节、晚自习两节……
想象中接下来的日子:秋天、落叶、卫衣、初雪、跨年、元旦......
浪漫当中全是惬意。
但实际上接下来的日子:周考、月考、联考、体育考、期末考......
忙碌里面全是充实。
![]()
图片来源:小红书@淮檀
这是把考试全家桶端上来了。
哦对,还漏了期中考,中小学生:俺真不中嘞~
![]()
刷到这的中小学生,是不是已经汗流浃背了。
没事,眼一闭一睁,考试就过去了,换个角度想:现在身经百考,以后才不怕大考不是~
![]()
03
禁教辅之后
各科课代表成第一批“受害者”
各地都开始限订教辅了。
但禁了教辅,可没说要禁学生做试卷啊,中小学生该做的卷子是一张都没少,全换成了复印的卷子。
这下可苦了各科课代表,最怕听到那句:“课代表来数下卷子。”
![]()
图片来源:小红书@遇见雨
数卷子数到头晕眼花,成功成为禁教辅的第一批“受害者”。
这还没完,每次把卷子发完,一问有没有人没有,都说“有了”;
等把剩的卷子拿回老师办公室,就马上有人说自己没拿到。
课代表:够了,真的够了……
![]()
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网友看着那一摞摞试卷一针见血了,原来禁教辅是只禁封面啊???
课代表:我的命也是命。
不过各位课代表往好处想,你们身上的担子变重了,也算为同学们服务了~
![]()
04
“很荣幸获得诺奖,
这是我一年碌碌无为应得的~”
这几天今年的诺贝尔奖公布了:
大学生们又开始搞抽象了。
有人在校园群里模仿学校的口吻发了一条通知:
![]()
图片来源:小红书@奶香焦糖布丁
重点强调,多人获诺贝尔奖可能面临保研不稳的情况,所以能个人获奖就不要团队一起获奖哦~
![]()
图片来源:小红书@奶香焦糖布丁
大学生们:诺奖?我?我吗?还是我一个人获诺奖吗?
还有人学起了辅导员话术:“说了多少遍了,诺贝尔奖没有学院和市政府的章,不能算综测加分里面.......”
![]()
图片来源:小红书@HugoYeah
这一波算不算是综测分高攀了?
甚至还有人给自己做了张诺奖获奖的海报:
![]()
图片来源:小红书@韩富贵er(科研绘图版)
要问是哪个机构授予的?为啥授予的?
问就说是Redbook授予的,原因就是为了奖励这一年来的碌碌无为(bushi)。
![]()
图片来源:小红书@韩富贵er(科研绘图版)
哈哈哈诺贝尔奖不颁发给这位网友真正的原因,是王不见王吧~
话说回来,各位同学新学期努努力,加学分还是能实现的哈哈哈
![]()
05
无论诺奖获得者还是普通孩子
好奇心都是最重要的
不过说正经的,今年诺奖获得者是真有点东西。
他们身上最重要,就是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
比如今年的诺奖获得者坂口志文,20岁偶然听到一个讲座,从此对一个免疫学悖论产生了好奇心。
于是他从京都大学研究生院退学,无薪加入爱知县癌症中心,只为能亲自参与这项研究。
![]()
图片来源网络
尽管他的研究领域不受待见、被学界主流怀疑。
但20岁那年因讲座种下的研究种子,还是在如今开出了花。
还有201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隅良典,他的同事曾这样评价他:
“他从不关心一个实验会不会有用,会不会带来突破,或者能不能申请到更多经费。他只是追随他的好奇心。”
这些获奖者纯粹地凭借着刨根究底的好奇,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就像孩子们总是不知疲倦地追问“为什么”。
![]()
只是遗憾的是,很多孩子这份追问“为什么”的种子,后来都被掐掉了。
而我们家长和整个教育体系要做的,正是保护好孩子的这份“好奇心”。
而这个世界,也永远需要因无法抑制的好奇、不断追索的人。正是ta们,让人类才得以不断向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