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由于王莽改制的关系,单名的情况非常普遍。重名的人物也很多。比如说下文中要谈到的“许攸”。在汉末三国时期有两个许攸,都和曹操关系匪浅,得罪了曹操。不过两个人的命运却有不同。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两个许攸。
![]()
袁绍的旧部许攸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关系到曹操集团的生死存亡。在这场战役当中,袁绍在前期占据相当大的优势,虽然在一些局部战役中失利,但是人家袁绍实在是家大业大,凭借硬实力就足以死死压制曹操。曹操又缺粮,又打不过袁绍,内部还人心惶惶,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
这个时候有一个关键的人物,就是许攸。许攸和曹操、袁绍原先都是好友,最早跟随袁绍。但是因为他的意见不被采纳,加上自己的家眷违法被审配收押,于是就投降了曹操。许攸到曹操那里,并且献上火烧乌巢的计策。平心而论,在这种袁优曹劣的情况,许攸没有带着家眷而是亲自前来,是比较可疑的事情。但是曹操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信任许攸孤注一掷,结果真的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
许攸对曹操有巨大的功劳,而且和曹操的关系不错。后来在进攻袁尚的时候,许攸也有功劳。不过没有明确记载。这就导致许攸恃功而骄。每次都呼喊曹操的小名,跟曹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啊。”曹操表面上说:“是是是”,实际上内心中也很不爽。许攸又跟别人说,如果曹操没有自己,就进不了邺城的城门。有人告诉曹操,曹操就趁机把许攸给收押处死了。
关中地区的将领许攸
![]()
另外一个许攸也是曹操的部将,但是关于他的史料非常少,远远少于袁绍旧部的许攸。这个许攸的记载在《三国志·魏书·杜袭传》当中。当时的背景是在“汉中之战”之后。“汉中之战”是曹操打过的一场败仗,夏侯渊战死、汉中丢失,曹操带领大军与刘备对峙,也没有讨到便宜。这场战争对曹操集团的波动还是比较大的。
在关中地区有一个将领叫做许攸,在“汉中之战”之后就不服曹操,对曹操的态度很是轻慢。曹操非常愤怒,打算带领军队消灭许攸。当时曹操集团的处境不算太好,很多人都劝说曹操不要轻易动刀兵,而是采取安抚的态度。但是曹操一概不听。
![]()
杜袭是曹操的长史,也要劝曹操。曹操把刀横置在腿上,表示心意已决。杜袭就问曹操:“许攸是何许人也?”曹操说:“就是一个平凡之才。”杜袭说:“千钧的硬弩不是为老鼠准备的,万石的大钟也不会被草杆撞响。您何必和许攸这种小角色置气呢?”曹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安抚许攸,许攸也表示归服。
小结
这两个许攸都得罪过曹操,袁绍旧部许攸对曹操有大功,但是言语之间得罪曹操;关中将领许攸反叛曹操,性质似乎更严重一些。不过反倒是关中的许攸受到曹操的安抚,而袁绍旧部许攸却被曹操所杀。这是为什么呢?
![]()
其实原因很简单。袁绍旧部许攸得罪了太多人,不只是曹操,还是整个曹操集团的人。许攸总把自己的功劳挂在嘴边,搞得别人脸色无光。所以他才会被人告发,没有人为他求情。许攸则相反,有大多数人包括曹操的长史替他求情;其次曹操杀袁绍旧部许攸的时候是消灭袁氏的时候,正是春风满面的时候,而关中许攸叛乱的时候,是曹操打败仗的时候,他要考虑的东西更多一些。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两个许攸有不同的结局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