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文可
日前,一则名为“比看电视更伤眼的竟然是它,医生:真正的‘隐形杀手’是糖!”的短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话题登上知乎热榜。
视频中,一位医生认为,钙、铬是构成眼球的材料,而糖代谢会消耗钙、铬,导致眼球壁的弹性降低、眼轴拉长;糖代谢还会消耗维生素B1,维生素B1则对视神经有一定的养护作用。
对此,有知乎答主称,维生素B1缺乏影响视力,是因为累及神经系统造成的视神经病变,而非近视。也有答主称,糖和近视可能存在机制联系,但没到“临床指南一刀切要求控糖防近视”的地步。
糖真的会伤害视力吗?日常又该如何护眼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卢跃兵。
![]()
高糖饮食并非视力问题核心原因
“高糖饮食的确可能通过影响钙吸收、增加维生素B1需求等,间接危害眼健康。”卢跃兵强调,但这不代表吃糖就会导致眼轴拉长或视力下降,也不代表吃糖会比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更伤眼。
首先,高糖饮食对眼健康的危害是间接性、辅助性的。“眼轴拉长是近视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但高糖饮食不会直接导致眼轴拉长或睫状肌紧张。”卢跃兵解释道。
钙的确是维持眼球壁结构稳定的元素之一,但高糖饮食不会直接消耗钙,只是会影响钙的吸收与利用。铬作为微量元素,参与糖分代谢调节,铬缺乏时可能影响血糖稳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间接影响视力。维生素B1是视觉神经的重要营养素,长期高糖饮食的确会增加身体对维生素B1的需求,但只有“长期高糖饮食”且伴随维生素B1摄入不足时,才可能间接关联视力问题。
卢跃兵提醒,高糖饮食还可能通过引发糖化反应间接损害视力。摄入过量糖分会破坏眼球壁的胶原蛋白结构,降低眼球壁弹性,进而增加近视的发展风险。
其次,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对眼健康的危害具有直接性、针对性,是目前青少年近视率升高的首要环境因素。
卢跃兵介绍,近视原因可分为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后天因素)两类,其中环境因素是决定近视是否发生、进展快慢的关键。长时间用眼,眼睛需持续调节焦距,容易导致睫状肌过度紧张、痉挛。近距离用眼,如看手机,眼轴为适应成像需求而拉长,长期如此容易引发近视或让近视度数快速加深。此外,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直接刺激视网膜,加速视网膜细胞老化。
“高糖饮食并非近视等视力问题的核心原因。”卢跃兵指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认为合理饮食,如控制糖分摄入、保证钙和维生素B1的摄入对眼健康有益,但不能夸大饮食与视力问题的直接因果关系,更不能因为关注不良饮食对眼健康的间接危害而忽视了不良用眼习惯对眼健康的直接危害。”
![]()
图片由AI生成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是护眼关键
“预防近视的关键是‘控先天、防后天’。”卢跃兵表示,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通过养成良好用眼习惯,能最大限度降低近视的发生、发展风险。
保持正确姿势读写时记住“一拳一尺一寸”的原则,即书本离眼睛一尺(约33厘米)、胸口离桌一拳(6~7厘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约3.3厘米)。避免弯腰、驼背或躺着用眼,减少眼睛疲劳。此外,使用电脑时,眼睛距离屏幕不少于50厘米,观看电视和投影时,距离要在3米以上。
控制用眼时间上班族、学生等需要长时间用眼的群体要遵循“20—20—20”原则,即每用眼20分钟,就要看20英尺(约6米)外的东西20秒钟,帮助眼睛放松。此外,建议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
调整光线环境阅读或工作时,确保光线充足且柔和,避免过暗或过亮。昏暗环境中,瞳孔会放大以接收更多光线,易导致视疲劳;强光会直接刺激视网膜感光细胞,长期可能损伤视网膜,还会让瞳孔频繁收缩,加重眼部肌肉负担。网课学习要尽量使用屏幕大、分辨率高的电子产品,不建议使用平板或手机。电子产品屏幕亮度应与环境光匹配,减少蓝光伤害。避免在颠簸环境中用眼,如在行走、坐车时看书。
注意眼部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细菌感染。佩戴隐形眼镜需严格遵循清洁和护理规范,避免长时间佩戴。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目”浴阳光是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近视防控手段。有研究指出,孩子每天增加40分钟户外活动,3年内近视发生率相对下降23%。建议孩子能够每天进行两小时或每周进行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
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天睡眠7~9小时,儿童和青少年需更多睡眠时间,以便眼睛在睡眠中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
定期检查视力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儿童和青少年需更加频繁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并采取措施。
合理饮食是护眼基础保障之一
合理饮食是守护眼健康的基础保障之一。卢跃兵介绍,除了钙、铬、维生素B1,日常还可以通过补充以下营养素辅助护眼:
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维生素A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合成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关键原料,缺乏会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如夜盲症),充足摄入能维持正常夜视功能。而β-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
叶黄素及玉米黄质。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视网膜黄斑区的核心色素,能过滤有害蓝光,减少蓝光对黄斑的损伤,延缓黄斑变性(老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的发生。它们的主要来源为玉米、羽衣甘蓝、蓝莓、西蓝花等食物。
蛋白质。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对眼睛的正常功能和组织更新至关重要,一旦缺乏会导致眼功能退化、视力下降。瘦肉、禽肉、鱼虾、奶类、蛋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
ω-3脂肪酸。ω-3脂肪酸是眼部视网膜神经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能维持视网膜结构稳定,同时具有抗炎作用,可降低干眼症、视网膜炎症的风险。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金枪鱼、三文鱼等深海鱼以及亚麻籽等。
维生素C、维生素E。二者均为抗氧化剂,能清除眼部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晶状体(预防白内障)和视网膜的氧化损伤,保护眼组织。它们的主要来源为柑橘类、坚果和绿叶蔬菜等食物。
锰、硒、锌等微量元素。锰、硒能够保持眼组织正常形态及功能,可影响视觉敏感度;锌可间接影响维生素A的代谢。这些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为海产品、坚果和动物肝脏。
“除了要控制糖分的摄入,炸鸡、油条、人造奶油制品等高油、高反式脂肪食物也要少吃。”卢跃兵提醒,高油、高反式脂肪食物会加重体内炎症反应,可能影响眼部血管健康,还可能导致血脂升高,增加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总之,我们既要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更要有科学的用眼习惯。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保护视力。”卢跃兵说道。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文章。为防丢失,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