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聊物业管家服务人数的时候,有网友留言说自家小区管家太少,准备找业主代表跟物业谈加人。这事儿我琢磨了挺久:要是真要加人,该加客服管家,还是保洁、保安、维修这些基础岗位?我的答案是——优先加后者,别搞反了重点。
一、你可能想不到:物业其实愿意加管家
很多业主觉得“让物业加管家肯定难”,但实际情况刚好相反——要是业主主动提加客服管家,大部分物业公司都会愿意,甚至有些物业会主动加。
为啥?因为现在的物业管家,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收物业费。管家多了,挨家挨户沟通收费的人就多了,物业费收上来的概率自然更高。对物业来说,这是“低成本高回报”的事:不用额外增加太多运营成本,还能提升收费率,何乐而不为?
我接触过不少物业行业的人,知道现在头部物业公司对区域负责人的考核,核心指标就一个——物业费收缴率。上面的领导只看这个,下面的员工自然也围着收费转。所以只要业主提加管家,物业大概率会同意,毕竟这对他们完成收费任务有好处。
但大家得想清楚:加了管家,小区服务就真的变好了吗?管家再多,要是小区里垃圾没人清、电梯坏了没人修、门口保安形同虚设,日子照样不好过。
二、小区服务的“根”:基础岗位才是关键
很多人搞不清物业的工作分工,觉得管家管所有事。其实不是——物业的活儿分两类:一类是“基础保障”,比如保洁扫地、保安巡逻、维修修电梯、绿化浇花;另一类是“沟通协调”,比如管家处理业主投诉、催缴物业费、组织活动。
理想的物业服务,应该是先把基础保障做扎实,再靠管家做些锦上添花的协调工作。可现在很多小区的问题是:别说锦上添花了,基础保障都没做好——垃圾桶堆了几天没人清,楼道一周扫不了一次;保安在岗亭里玩手机,陌生人随便进小区;电梯坏了拖好几天才修,绿化枯了也没人管。
为啥会这样?很大原因是基础岗位的人太少了。前两年保利、中海、绿城这些大物业,每年都裁好几万人,新闻里都报道过。物业上市后要保利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人——人少了,人工成本就降了,但物业费没降,活儿还是那么多,服务质量能不下降吗?
就像一个餐馆,厨师、服务员都裁了,只加收银的人,就算收银再热情,顾客也吃不上热饭。小区也一样,保洁、保安、维修这些“干活的人”不够,光加管家有啥用?管家总不能自己去扫垃圾、修电梯吧?
三、加人建议:先补“基础岗”,再谈“管家岗”
所以要是业主跟物业谈加人,千万别一上来就说“加管家”,重点得放在保洁、保安、维修这些基础岗位上:
1.先看基础服务有没有达标:比如小区每天扫几次地、垃圾多久清一次、保安多久巡逻一次、维修响应要多久——这些没做到位,就要求物业加对应的人,把基础服务拉回到合同约定的标准。
2.再考虑管家是否需要加:要是基础服务都做好了,业主还有很多沟通需求(比如经常要协调邻里矛盾、需要更多活动组织),再跟物业谈加管家也不迟。
毕竟小区住得舒不舒服,不是看管家多不多,而是看垃圾有没有人清、小区安不安全、设施坏了能不能及时修。这些基础活儿没人干,再多名牌管家,也改变不了小区“脏乱差”的现状。
业主跟物业谈判的时候,得抓准重点:别被物业“愿意加管家”的态度迷惑,核心要盯紧“基础岗位的人数和服务标准”。只有把“干活的人”补够了,小区的服务才能真的好起来。
#物业服务#物业管理#物业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