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
2025年10月11日《焦作日报》A03版
“医心护心”三十载 砥砺奋进谱新篇
——焦作市精神病院建院30周年发展纪实
编者按:
当生活的快节奏裹挟着压力成为现代人挥之不去的“日常困扰”,心理健康,这一关乎个体幸福与社会和谐的基石,从未像今天这样需要被置于聚光灯下。今年10月10日,第三十四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为主题,清晰指明了全球共同的努力方向:消除歧视,增进理解,让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如阳光雨露,普照每一个需要的心灵。
这一宏大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坚实的社会基础与专业的服务支撑。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回望焦作市精神病院三十载不平凡的奋进历程,便具有了格外深刻的意义。三十年,于历史长河或为一瞬,但对于一家扎根地方、服务民众的专业机构而言,则是一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与时代同频、与民心共振的壮阔史诗。
焦作市精神病院的三十年,是见证中国社会对精神心理健康认知不断深化、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的三十年。从最初主要承担严重精神障碍的诊疗到今天逐步拓展至常见心理问题的干预、心理健康促进、社区康复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其发展轨迹正是我国精神卫生事业从侧重于医疗救治,向“预防、治疗、康复”并重,再向“人人享有”的全周期、全人群服务理念演进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三十年,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挑战,更有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与“污名化”的坚冰。他们的坚持与探索,对于打破认知壁垒、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贡献了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
“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意味着服务网络要更密,可及性要更高,群众的获得感要更强。焦作市精神病院作为区域精神卫生服务的核心力量,其能力的提升、服务的下沉、模式的创新,直接关系到一方百姓的心理福祉。从院内诊疗到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传统手段到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其三十年发展纪实,充满攻坚克难的勇气、服务为民的温情与专业创新的智慧。这其中所蕴含的经验与启示,对于推动区域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市精神病院举办建院30周年庆典活动。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雅宁 摄
立于三十年发展的新起点,展望未来,精神卫生事业依然任重道远。我们期待,也相信,焦作市精神病院能继续秉持初心,勇担使命,在提升服务质量、关爱从业人员、加强人文关怀、促进社会融合等方面持续深耕,为达成“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的目标,为构筑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贡献更加坚实的“焦作力量”。让我们共同关注心理健康,携手行动,从“心”出发,迈向一个更具包容性、更显人文关怀的未来。

![]()
市精神病院举办建院30周年庆活动现场。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雅宁 摄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2025年,焦作市精神病院迎来了建院三十周年的光辉时刻。以1995年正式挂牌为起点,该院走过了三十载风雨兼程的创业路,收获了三十载春华秋实的累累硕果。从1986年解放区王褚乡卫生院一个不起眼的小科室,发展成为全市一所以治疗精神心理疾病为主的公立二级甲等专科医院;从昔日条件简陋的小院,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精神卫生机构。三十年栉风沐雨,该院始终坚守“医心护心”的初心,以医者仁心守护着怀川大地人民群众的心灵家园。
![]()
该院领导班子带领中层干部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接续奋斗。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晓 摄
这家医院的三十载发展史,恰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缩影。其服务体系的日臻完善与服务能力的跨越提升,不仅仅回应了时代与人民的深切呼唤,更与国家持续推动健康福祉改善的宏伟蓝图同频共振。特别是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推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的应用”列为为民服务实事项目,为该院在新起点上深化服务、擘画未来注入了强劲的政策东风。
如今,焦作市精神病院不仅仅是焦作市临床重点专科(心理科)单位、焦作市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挂靠单位,更在2024年1月成功晋升二级甲等专科医院行列,并在2023年度河南省二级医院DRG绩效分析报告中,以572.5分的优异成绩位列全省同类医院首位。站在三十周年新起点,该院将以“一院两区”的崭新格局,向着打造豫西北、晋东南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新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
10月10日下午,市精神病院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晓 摄
筚路蓝缕奠根基 艰苦创业启新程
“30年前,焦作缺乏专业的精神病专科医院,患者往往求医无门或远赴他乡,承受着病痛与奔波的双重折磨。”忆往昔峥嵘岁月,该院党支部书记程群感慨万千。20世纪80年代,精神卫生服务在焦作近乎一片空白。199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焦作市精神病院以解放区王褚乡卫生院精神科为前身应运而生。随着患者日益增多,建设独立专科医院迫在眉睫。1994年7月,市卫生局正式下发成立文件;1995年3月,在全市人民的期待中,焦作市精神病院正式挂牌开诊,这标志着焦作市精神卫生事业从此迈入了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创业维艰,玉汝于成。建院初期,医院设施简陋,设备寥寥无几。“全院20余名医护人员,却要肩负起全市的重任。大家常常连轴转,既是医生护士,又是患者的‘临时家人’。”该院院长郝霄波回忆道。面对重重困难,全院职工以满腔热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竭尽全力为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逐步站稳了脚跟,服务能力也不断提升。这一时期,医院主要承担着全市急重性精神疾病的收治任务,有效缓解了当时焦作地区精神疾病患者“看病难、住院难”的突出问题,为医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励精图治强内涵 跨越发展谱新篇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10年来,焦作市精神病院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院领导班子带领全体职工,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实现了从“小专科”到“大专科”的转变。
![]()
市精神病院干净整洁的门诊大厅。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晓 摄
硬件设施显著提升,诊疗环境持续改善。医院先后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设备更新。医院环境得到改善,规划趋于合理,功能逐步齐全。门诊大厅、住院病房、康复活动区域等为患者提供了较好的诊疗环境。医院引进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MECT)、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等一批诊疗设备,提升了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学科建设成效斐然,品牌特色日益凸显。根据专科医院诊治特点,该院形成了“一科一特色,一科一品牌”的格局。采用“中西医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模式的心理一科,于2017年被评为市重点专科;专治睡眠相关心理精神疾病的心理二科,诊疗水平全省名列前茅,吸引了洛阳、许昌、开封、济源等地精神病院同行前来参观学习。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精神一科、二科、三科、四科也分别形成了早期干预、家庭化管理、医疗戒酒、阳光家园等特色服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内设心理门诊、心理咨询室、心理CT检查室等,由中高级职称的专家团队轮流坐诊,提供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康复治疗中心构建了完善的康复体系,开设手工、团体、舞蹈等特色治疗室,通过艺术、运动、工娱、社交等精准匹配的康复方案,助力患者重建生活技能,顺利回归社会。同时,该院积极开展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河南省《老年痴呆、抑郁症精神障碍防治项目》等科研课题。2025年8月,医院心理科成功入选焦作市临床重点专科,标志着其专业水平获得认可。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发展根基持续夯实。人才是医院发展的重要资源。从建院初的20余人,发展到如今在岗职工225人,队伍规模显著扩大。医院拥有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57人,心理治疗师及心理咨询师近40人。去年,两名硕士研究生“带编入职”,优化了医院人才结构。医院还持续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每年外派骨干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储备了专业动能。与此同时,专业团队赢得卓越声誉,他们不仅在本院坐诊,还作为特邀专家助力多家综合医院,将专业力量与优质服务辐射至更广泛的医疗领域。
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区域地位得到提升。2018年,该院被评定为二级医院。2022年6月,全院上下积极投入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创建工作。2024年1月17日,该院成功晋升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在河南省二级医院DRG绩效分析中,该院成绩一直位列全省同类医院前列,体现了医院的服务能力。
精研医术求突破 仁心服务润无声
技术是立院之本,服务是兴院之魂。焦作市精神病院在追求医术精进的同时,始终将人文关怀融入服务的每一个细节。
![]()
市精神病院党支部书记程群在建院30周年庆典活动上致词。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雅宁 摄
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构建睡眠健康防线。睡眠是健康的“基石”,长期慢性失眠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诱发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早在国家将“全民睡眠健康”列为重点任务前,焦作市精神病院就前瞻性地建成高标准“睡眠医学中心”,配备专业监测设备与诊疗团队,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评估—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服务。如今,该院睡眠医学中心勇挑重担,凭借专业的诊疗服务,成为守护睡眠健康的中流砥柱。下一步,该院将把睡眠诊疗热线纳入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患者可免费咨询。计划接入DeepSeek,提升睡眠障碍AI辅诊能力,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惠及更多患者。
筑牢心理援助线,守护生命践使命。“您先往后退一些,确保自己的安全,我会一直在这里听您说……”2025年8月9日14时34分,焦作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员李龙鑫接到一个通特殊来电。电话那头,一名因婚姻变故情绪崩溃的年轻男子正站在楼顶空调外机上,强烈的自杀意念让他徘徊在生死边缘。李龙鑫迅速进入危机干预状态,以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引导对方倾诉,逐步建立信任。在数十分钟的通话中,他一边耐心倾听,运用专业技巧舒缓情绪,巧妙引导其逐步远离危险区域。同时,启动该院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程序:第一时间拨打110并提供关键信息,联合120及消防部门协同处置。在多部门高效协作下,最终成功定位并将其安全救下,有效化解了这场危机。这次成功干预,是医院高标准建成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后服务能力的生动体现。2025年年初,该院积极响应国家部署,组建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构成的40人专业团队,提供24小时免费服务。截至9月底,热线已累计服务群众1300余人次,参与处理多起心理危机事件,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心灵急救站”,真正做到“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守护青少年心灵,构建体系促成长。面对日益凸显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焦作市精神病院坚持预防为先、主动介入,持续推进服务关口前移。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该院为青少年提供精神心理服务的人数从951增长至1757,服务覆盖面显著扩大。近年来,该院不断深化医校协同机制,先后与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大学、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等高校及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同时,通过开设家长公益课堂、开展社区心理辅导等途径,积极探索“医院—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协同干预模式,形成多方联动的青少年心理支持体系。“青少年心理问题若能及早发现、科学干预,将有效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与心理素质提升。”该院副院长张春霞表示。为进一步加强专业服务能力,该院正在积极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的筹建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市在青少年情绪、人际交往、厌学、网络成瘾等领域的诊疗服务,未来将为青少年提供更系统、更精准的心理健康守护。
勇担责任显担当 服务社会践初心
作为焦作市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机构,焦作市精神病院始终将公共卫生服务与社会责任置于首位,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服务网络,为平安焦作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织密管理防护网,筑牢平安强根基。作为市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承担单位,该院肩负着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康复等服务保障的重任,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管理网络,辐射125家基层医疗机构、1485个家庭医生团队。通过排查专项行动,对重点人群开展筛查。截至2025年9月底,我市在管患者五项核心指标综合得分持续稳居全省前列,肇事肇祸事件保持低发可控态势,彰显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担当;作为监狱服刑人员精神疾病治疗康复技术指导单位,该院始终秉持专业、负责的态度,为服刑人员提供科学、精准的治疗康复指导,助力其身心健康回归社会;作为高风险患者的鉴定和治疗单位,该院每年参加有奖监护医学鉴定工作。同时,为高风险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保障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作为焦作市残联精残亲友协会主席成员单位,该院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和服务,助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
延伸服务进社区,创新模式惠民生。当前,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该院探索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在解放区焦北街道打造心理健康服务社区试点,开展心理健康宣教、心理筛查和监测、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以及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关爱。同时,利用“同伴支持”项目,帮助居家患者开展各种日常技能、社会技能康复活动,多措并举让心理健康知识走进寻常百姓家。
传播知识破偏见,科普宣传入人心。在“精神卫生服务年”期间,该院结合“世界睡眠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要节点,以多样化形式推动健康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有效提升了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今年9月份,该院联合山阳区科协开展社区宣讲就达9场;2025年以来,该院累计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相关讲座、科普活动50余场,覆盖人群3000人次,远超国家“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每年不少于5场讲座”的要求,让“关注心理健康、科学应对心理问题”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擘画蓝图向未来 守护心灵再启航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站在三十周年的新起点,焦作市精神病院正规划未来发展。医院东侧,严重精神障碍病房大楼主体已竣工,投用后预计开放床位达400张;西侧,规划建设心理健康服务大楼,计划新增床位200张。“一院两区”的构想旨在实现功能分区:东院区侧重重性精神障碍诊疗,西院区聚焦心理健康促进与轻症干预。通过“物理分离”的设计理念,努力减少病耻感、恐惧感,鼓励更多有需要的人主动就医。
![]()
10月10日上午,世界精神卫生日义诊活动现场。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晓 摄
政策的东风更添动力。2025年年初,该院挂牌“焦作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一步明确了其区域定位。程群表示,未来将依托“一院两区”的发展格局,持续强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辐射能力,为打造豫西北、晋东南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平台而努力,向着提升服务能力的方向稳步迈进。
三十年砥砺奋进,三十年春华秋实。从1995年的起步,到2025年的发展,焦作市精神病院用仁心守护心灵,用奋斗写就华章。展望未来,该院将在国家为民办实事政策的支持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守护人民群众心灵健康、助力健康焦作建设继续努力。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传胜 报道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
总值班:马秀清 统 筹:王 鹏 梁易凝
责 编:陈 彬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苗佼菲 校 对:黄小霞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