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见过扛着大角的公鹿在动物园里溜达吗?威风是真威风,可你知道它头上那对“大杈子”每年都会自己掉下来吗?不是打架撞断的,也不是生病烂掉的,而是像换牙似的,到了日子就“啪”一下掉地上。
好不容易长成的一对大角,说扔就扔,更离谱的是新角还得从头再长,一长就是几个月,这不是折腾自己吗?难道鹿就不嫌疼、不嫌麻烦?
![]()
鹿每年脱落鹿角,听起来像是自找罪受,但其实是它们活下来的智慧结晶。这种现象叫“周期性脱角”,全世界所有鹿科动物都这么干,从东北的马鹿到北美的白尾鹿,无一例外。
脱落时间一般集中在冬末春初,比如1月到4月之间,具体看种类和地区气候。像梅花鹿,通常2月前后就开始掉角;而驼鹿可能拖到3月甚至4月初。这个时间点可不是随便定的,它是经过上百万年演化打磨出来的精准安排。
![]()
科学家研究发现,鹿角脱落主要受激素调控,尤其是睾酮水平的变化。每年交配季一过,公鹿体内的睾酮浓度急剧下降,这就给身体发了个信号:仗打完了,武器可以卸了。
紧接着,鹿角根部会形成一层特殊的“吸收层”,骨细胞在这里一点点分解连接组织,直到整个角松动脱落。
整个过程快的几个小时,慢的一两天,大多数情况下鹿还能若无其事地继续吃草、走动,好像只是甩掉了一顶旧帽子。
![]()
但这事儿真有那么轻松吗?你要是以为掉个角跟剪指甲一样简单,那就错了。虽然没有直接神经连通鹿角本身,毕竟角是死骨组织,就像人的指甲一样没知觉,可角基部的“角柄”可是实打实连着皮肤和血管的。
新角生长时,表面覆盖着一层绒皮,密布血管和神经,极其敏感。这层皮一旦破损,流血不止不说,还容易感染。所以每年春天你看那些长角的公鹿,一个个躲树丛里走路贼小心,生怕碰着刮着。
![]()
等角长成型,这层绒皮就会自然干枯脱落,鹿就靠蹭树、甩头把它蹭下来,场面有点像扒掉一层结痂的皮。
研究人员通过野外观察记录到,有些个体在这个阶段明显减少活动,进食频率也降低,说明身体确实在承受一定负担。可既然这么遭罪,为啥非得年年重来一遍?
![]()
鹿角不是装饰品,本质是雄性之间的“社交工具”。它们用来争地盘、抢母鹿,是实力的象征。一对硕大匀称的角,意味着这头公鹿营养好、基因强、战斗力高。如果角不脱落,一直留着,会怎么样?
成年马鹿的角能长到1.5米以上,重量超过10公斤,常年顶着这么个玩意儿,跑起来费劲,躲天敌都受影响。其次,容易损坏。角是实心骨,一旦折断没法再生,第二年还是残的,打起架来直接吃亏。
![]()
而年年脱落重长,等于每年都有一次“翻盘机会”。哪怕去年断了角、吃了亏,只要今年吃得饱、恢复得好,照样能长出一对新利器。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一项长期追踪研究显示,连续多年保留完好鹿角的个体,在繁殖成功率上确实更高,但这些角都是每年重新生长的,并非永久留存。
换句话说大自然宁可让鹿每年忍受生长之苦,也不愿让它们背负一辈子的累赘。
![]()
鹿是反刍动物,生活在温带和寒带地区,冬天食物稀少,如果全年维持一对巨大的鹿角,光是供血和保养就得消耗大量钙、磷和蛋白质。而这些资源本来就可以省下来用于过冬、长肉、增强免疫力。
美国鱼类与野生动物管理局的生态学家指出,鹿角中含有高达60%的矿物质成分,全靠日常饮食积累。春季开始长角时,鹿会主动增加对高钙植物的摄取,甚至啃食土壤中的矿物盐。
![]()
等到秋季交配季结束,任务完成,立刻把这堆“高耗材装备”丢掉,把资源腾出来准备过冬。这根本不是浪费,而是一种极致的节能设计。就像手机不用时关掉后台程序,鹿也在用最高效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命能量。
鹿每年都把费劲巴拉长出来的角甩掉,不是傻,恰恰是最聪明的选择。它们用短暂的疼痛换来长久的生存优势,用周期性的“归零”实现年复一年的巅峰状态。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