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正月,延安侯唐胜宗平定贵州苗乱,朱元璋赏银一千锭。
同年八月,他人头落地, 刚立功就被杀,这不是昏君,这是朱元璋的算计。
唐胜宗死前问:我犯了什么大罪?没人回答。
——《壹》——
18岁少年的赌注
至正十三年,1353年,濠州城外,18岁的唐胜宗站在朱元璋面前,这一年,朱元璋26岁,刚从郭子兴手下独立出来,兵不过千人,将不过十数。
![]()
他需要年轻人,需要敢拼命的人,唐胜宗赌对了。
两年后,1355年。朱元璋决定渡江南下, 这是生死一搏,渡过去,前途无量,渡不过去,全军覆没,唐胜宗跟着渡江,积功,封中翼元帅。
20岁的元帅,不是靠家世,是用命换来的。
1357年,至正十七年,徐达率军围困宁国, 守将朱亮祖是元朝悍将,击伤过常遇春,张士诚派援军来救,朱亮祖内外呼应,局面危急。
唐胜宗主动请战, "扼险力战",史书就四个字。
但这四个字背后,是血肉横飞,他挡住了援军,宁国城破,朱亮祖被俘,朱元璋亲自到前线督战,才拿下这座城,唐胜宗立了大功。
1360年,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的大汉政权,是朱元璋最强的对手。
池州之战,唐胜宗升为龙骧卫指挥佥事,但真正让朱元璋记住他的,是安庆之战,安庆守军死守不降, 水寨坚固,正面强攻损失太大。
![]()
唐胜宗想了一个办法,"为陆疑兵,出不意,捣克其水寨。"
他在陆地上布置疑兵,佯装主攻方向,敌人被吸引,水寨防守松懈,他从水路突袭,一举拿下,这不是匹夫之勇,这是用脑子打仗。
朱元璋最欣赏这种人,鄱阳湖大战,唐胜宗在场。
他升为骠骑卫指挥同知,1366年,平定湖广,唐胜宗任安丰卫指挥使,1367年,北伐中原,唐胜宗随军攻克汴梁。
从濠州小兵,到征战南北的将领,唐胜宗用了14年。
——《贰》——
延安侯的三起三落
1369年,洪武二年,徐达率军攻打延安, 唐胜宗跟随出征,拿下延安城,朱元璋大喜,唐胜宗晋升都督同知,1370年,洪武三年冬。
![]()
朱元璋大封功臣, 六公爵,二十八侯爵。
唐胜宗封延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铁券, 子孙世袭,这是朱元璋亲口许诺的荣华富贵,34岁的唐胜宗,站在了人生巅峰。
但他不知道,危险已经埋下,朱元璋的态度变了。
明朝建立,天下安定,开国功臣从战场上的伙伴,变成了皇权的威胁,唐胜宗犯了一个小错,"坐擅驰驿骑。" 私自使用驿站的快马。
这在战争年代,根本不算事。
将领在外,紧急军情,用个快马传信,天经地义,但和平年代,这叫僭越,朱元璋夺了他的爵位,降为指挥,从侯爵到指挥,一落千丈。
唐胜宗不明白,他打了十几年仗,现在用个马,就要被削爵?
但他不敢说,只能等,机会来了,代县有人造反, 地方官压不住,朝廷派唐胜宗去平叛,他去了,很快平定,"捕代县反者",史书记载简单,但朱元璋看在眼里。
老将不废,"久之,复爵。" 唐胜宗重新成为延安侯。
这是第二次起来,1381年,洪武十四年,浙东爆发叶丁香起义,唐胜宗率军镇压,平定,1382年,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让他巡视陕西。
![]()
督屯田,练军士,这是实权差事,陕西是北方门户,军事要地,唐胜宗干得很好。
1383年,洪武十六年,朱元璋下旨:唐胜宗镇守辽东,辽东是什么地方?苦寒之地,边疆重镇,远离京城,唐胜宗去了,这一去,七年。
"在镇七年,威信大著。" 史书这样评价他。
辽东的七年,唐胜宗没有回过京城,他可能不知道,京城已经变了天,1380年,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 左丞相胡惟庸被杀,理由是谋反。
但真正的大清洗,还没开始,朱元璋在等一个契机。
——《叁》——
一千锭银子换不回一条命
1383年,唐胜宗去辽东那一年,朱元璋已经开始布局, 淮西功臣集团,是他为太子朱标准备的班底,冯胜、傅友德、蓝玉、唐胜宗、陆仲亨,这些人都是朱标的左膀右臂。
![]()
但如果朱标出意外呢?朱元璋没有说,但他在防。
唐胜宗在辽东,不知道这些,他只是尽心尽力守边,降服元朝右丞兀卜台,平定当地叛乱,"称名臣",当地人这样叫他。
1390年,洪武二十二年正月,贵州水东境内,苗蛮作乱。
朱元璋下旨:延安侯唐胜宗率军平定,唐胜宗统领贵州卫指挥使程暹,率马步军前往,很快平定,朱元璋赏银一千锭,这是唐胜宗人生最后的荣耀。
他以为,皇上还记得他的功劳,他以为,自己还能回京城。
他不知道,死神已经到了,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悲痛欲绝,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他要为14岁的皇太孙朱允炆铺路。
问题来了,朱标的文武班底怎么办?
这些开国功臣,哪个不是身经百战?哪个不是手握重兵?朱允炆压得住吗?朱元璋给出了答案:杀,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
![]()
距离朱标病死还有两年,但朱元璋已经动手了。
《昭示奸党录》颁布天下,胡惟庸案,再次扩大,十年前的旧案,现在拿出来清算,陆仲亨的家奴封帖木告发: 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四位侯爵,当年与胡惟庸"共谋不轨"。
证据呢?一个家奴的供词,就这?够了。
朱元璋要杀你,一句话就够,唐胜宗在辽东七年,根本没见过胡惟庸几面,1390年正月,他还在贵州平叛,还拿了一千锭银子的赏赐。
八个月后,人头落地,他到死都不明白:我犯了什么大罪?
——《肆》——
只杀一个可不够
杀一个唐胜宗,不够,韩国公李善长,开国第一功臣,一家七十余口被杀,吉安侯陆仲亨,被杀,平凉侯费聚,被杀,南雄侯赵庸,被杀。
![]()
荥阳侯郑遇春,被杀,豫章侯胡美,被杀。
江南侯陆聚,被杀,宜春侯黄彬,被杀,靖宁侯叶昇,被杀,前后株连三万余人,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 又是一万五千人被杀。
胡蓝两案,死者近五万。
朱元璋为朱允炆扫清了所有障碍,但讽刺的是,最终夺走皇位的,是他的儿子朱棣,唐胜宗死后第二年,朱元璋下旨为他刊像立庙。
这是什么意思?承认杀错了? 还是做做样子?
没人知道,唐胜宗的长子唐敬业留在定远老家,次子唐敬祖逃到湖南长沙桐木桥,三子逃到湖南永州,改姓赵,改名赵九,一家人,天各一方。
18岁投军,37年戎马生涯,从渡江到延安,从池州到鄱阳,从汴梁到辽东。
唐胜宗打了半辈子仗,他以为凭战功可以保住性命,他错了,在朱元璋眼里,功臣只有两种: 死了的,和将要死的。
![]()
1391年,唐胜宗被杀那年,朱元璋派郭英去召他入朝。
唐胜宗的后代"少祖"拒绝了,他不敢去京城,他知道去了就是死,朱元璋很生气,但随后下旨:为唐胜宗刊像立庙,这是一种讽刺。
人都杀了,还给你立庙,你该感恩了吧?
唐胜宗死前那句话,后人记录下来:"我犯了什么大罪?"没有人回答,因为答案所有人都知道:你的罪,就是活得太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