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财险业发展动态分析
摘要
2025年上半年,行业保费增速略低于去年同期,但经营效益同比明显提升,综合成本率始终处于近5年同期最低点。行业主体重点领域加速布局,各险类发展态势分化明显。监管聚焦于引导险企服务国家大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行业规范运行,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展望未来,保险业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机遇、挑战并存,监管政策持续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气候风险仍将是行业稳健经营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
一、行业发展动态
(一)保费增速微降
上半年,行业实现保费收入9644.56亿元,保费增速4.2%,较去年同期下降0.33个百分点,环比上月下降0.09个百分点。分险类看,车险实现保费收入4504.82亿元,同比增长3.25%,较去年同期提升0.57个百分点。非车险实现保费收入5139.74亿元,保费增速5.05%,增速同比下降1.18个百分点;行业非车占比53.29%,同比提升0.43个百分点,为历年同期最高水平;除工程险和保证险外,其余主要险类均正增长。从发展趋势看,除1月受春季因素影响,其余各月基本保持在4%左右,虽持续略低于去年,但整体发展态势与去年相比呈现出更高的稳定性。
![]()
图1 财险行业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保费累计增速
(二)经营效益提升
截至2025年上半年,行业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为近5年同期行业综合成本率最低点。从成本结构看,行业综合赔付率和综合费用率均同比改善。分险类看,车险在“三项机制”实施以来经营效益持续优化,是行业承保利润的主要来源。非车险领域,除责任险、信用险和货运险外其余险类均实现承保盈利。从发展趋势看,年初以来行业综合成本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持续优于去年同期,2-6月综合成本率始终低于97%,经营效益提升明显。
![]()
图2 财险行业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综合成本率
(三)重点领域加速布局
为应对日渐频发的自然灾害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业主要主体通过大灾管理和产品创新,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大灾管理方面,“老三家”均已深入开展自然风险研究工作。例如人保牵头筹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保险与风险减量分会,并与大连、福建等地区气象局开展“气象+保险”合作;平安打造“平安地震巨灾模型”,与甘肃省地震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同建设全链路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太保研究形成“太保云枢:气象灾害风险一体化解决方案”,在行业首创全程保、灾前防、临灾减、灾中救、灾后赔全流程管理体系。在业务发展方面,行业主体围绕农业保险、绿色保险等重点险种和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业务领域,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人保开创全国首单政策性菠萝收入保险、节能降碳费用损失保险、低空航空器机载检测设备损失补偿保险、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周期的生命健康产业链知识产权综合险、AI生成内容侵权责任保险等;太保打造全国首个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示范基地,签发全国首单碳信息披露责任保险、水产养殖池塘用水无忧保险;东吴、中再签发全国首单面向低空经济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运营责任保险。
(四)各业务领域分化明显
车险领域,新能源车险风险分担机制于1月份实施,车险“好投保”平台正式上线,随着新能源家用车保费充足度提升、保险行业主体强力协同、驾驶习惯趋于规范和安全技术能力跃升,行业新能源家用车险综合成本率呈下降趋势,正在迎来实现承保盈利的历史性拐点。非车险领域,农险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部分地区加大商业性农险管控力度、价格类保险业务收入在新会计准则下将不再计入保费收入等因素影响,业务发展明显承压;航运保险因全球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国际贸易摩擦激烈等影响,出口型企业发展受阻,业务增长缓慢;此外,受政策调整、产业转型等因素影响,工程险业务也面临一定发展压力。
二、监管动向
2025年上半年,监管政策在引导险企服务国家大局、助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同时,持续筑牢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自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全行业试行“查处、通报、挂钩”三项机制以来,行业各主体全面贯彻新能源业务“交强险应保尽保、商业险愿保尽保”规范,车险市场环境持续向好。近期,监管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列出了财险机构在非车险业务方面的四大准则,包括不得盲目拼规模、抢份额,合理厘定费率,严格执行备案的条款费率,建立费率回溯和调整机制,标志着非车险“报行合一”即将全面展开,有望从机制上解决手续费畸高、费用使用不规范、恶性价格竞争等市场乱象行为。
(二)持续引领险企服务国计民生
上半年,围绕“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监管先后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行业主体贯彻落实“五篇大文章”,服务国家大局,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引领。《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充分发挥保险保障职能,为体育产业、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持续优化保险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同时,监管放宽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上限,积极引导险资入市,维护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三)积极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为推动险企“引进来”“走出去”,助力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保险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放宽了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大陆保险公司的要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和《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提升了险企对相关地区对外开放支持力度,也为相关地区业务发展开创了新机遇。
三、发展趋势展望
(一)宏观经济稳固,但风险挑战仍存
上半年,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为保险业发展奠定良好经济基础。下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提速,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基建投资预计将保持稳健增长;“两新”政策持续发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基础不断夯实,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进入加速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程进一步深化,高端制造业愈发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四稳”政策加速落地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海洋经济迈步高质量发展,金融开放进入新阶段,保险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供给强于需求”的特征,内需不足和房地产市场调整仍将对经济平稳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也对农险、航运险等业务发展带来压力。
(二)监管政策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经初步统计,上半年财险业监管处罚金额约1.16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0.74亿元,说明在监管引导下,随着车险“报行合一”贯彻落实,行业主体经营规范性明显提升,严监管将持续塑造依法合规的市场竞争环境,筑牢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另一方面,预计监管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继续研究出台推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保险业加大对新质生产力、新市民群体、灵活就业人员等领域保险保障力度,引导农业保险、巨灾保险、责任保险健康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三)气候风险仍不可小觑
根据生态环境部《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预计2025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强对流天气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将呈多发强发态势,适应气候变化形势更为严峻。2025年入汛日期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提前17天,上半年自然灾害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1.1亿元,三季度台风灾害亦不容小觑,对保险业应对自然灾害、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