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分外喜爱的一位将军,更是赫赫有名的战将,曾经“打红了胶东半边天”,说到这,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就是许世友将军。
可再骁勇的将军,也会有英雄迟暮的一天,许世友自然也不例外。在他临终之前,就交代了女儿许桑园:“千万不要把我送到火葬场啊!”
![]()
当时,可是毛主席都带头签名,要求中央的领导同志去世以后一律火葬,可许世友却为什么罕见地“抗命”了呢?
![]()
许桑园是许世友将军的2女儿。
她刚上小学那年,抱着崭新的课本跨进家门,许世友就用粗糙的手指头点着她的小鼻头笑:“桑园,打今儿起,你就是我的童子兵喽!”小姑娘眼睛一下子亮了,拉着父亲的衣角追问:“那您啥时候教我练武呀?”许世友蹲下来,一脸认真:“学武先学勤,能不能成,就看你能不能早起。”
打那以后,许家院子里多了道“早间风景”。许世友起得比军营的起床号还早,天刚蒙蒙亮,就拿着棍子在院里活动筋骨,拳脚带风。他没硬要求许桑园跟自己一样早,只说“听见号声就起来”。
可对还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暖暖的被窝总是充满吸引力的,哪那么容易爬起来?
没坚持几天,到了星期天,许桑园就犯了懒,捂着耳朵躲在被窝里不出来。等她磨磨蹭蹭穿好衣服出门,看见父亲正带着警卫班练棍术,棍影翻飞。她知道自己错了,偷偷从兵器架上摸了根短棍,想悄悄站进队伍里混过去。
![]()
可刚挪了两步,就听见许世友一声大喝:“站住!”许桑园手一抖,棍子“哐当”掉在地上。许世友走过来,眉头皱着:“许桑园,你当童子兵几天了?”“三、三天……”她声音细得像蚊子叫。
“倒是起得挺早啊!”许世友突然沉了脸,“说,今儿为啥偷懒?”小姑娘憋了半天,小声说:“我、我今天‘晒网’了……”“晒网?啥意思?”许世友没听明白。“就是您上次跟聂叔叔(聂荣臻)说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许桑园越说越没底气。
许世友愣了愣,想了半天才记起来,那回是跟聂荣臻聊起前线战士太累,想让大家歇一歇,那是让孩子偷懒?可跟小丫头解释不清,他只能板着脸:“别跟我扯这些!现在归队,向后转!”
许桑园转过身,“给我念一百遍‘一二三四五,今莫睡糊涂’!”许世友的声音里没半点商量。小姑娘知道父亲说到做到,只能扯着嗓子一遍遍地念,念到嗓子发哑,也不敢停下。打那以后,她再也没敢睡过懒觉。
许家7个孩子,几乎都尝过这种“严格”。
![]()
许世友从少林寺学武出身,最见不得孩子恃强凌弱。有一回,二儿子许建军在学校抢了同学的皮球,对方家长找到家里来。许世友陪着笑脸把人送走,回头进了屋,脸立马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把7个孩子都叫到跟前,用手指头挨个点着他们的脑袋:“你们知道我八岁不到就打人不?” 孩子们都摇头。“我第一次打人,是揍了村里地主家的二少爷。”许世友的目光突然落在许建军身上,“为啥打他?因为他抢穷人家孩子的玩具,欺负人!”
许建军一听就慌了,转身想跑,可许世友手快,一把揪住他,按在腿上就一巴掌拍在屁股上。那巴掌力道大,许桑园在旁边看着,吓得哇哇大哭,边跑边喊:“哥哥的屁股要被爸爸打没啦!”
她这一喊,正好撞上买菜回来的母亲田普。田普一看丈夫那架势,急得赶紧上前拉:“孩子还小,有话好好说!”许世友轻轻一推,把田普推到一边,又要动手。院子里的警卫员听见动静跑过来,4、5个小伙子一起上前,才把盛怒的许世友劝住,许建军这才逃过一劫。
不过许世友也不是一直这么“凶”,他也有犯迷糊的时候。
![]()
有一回,许桑园拉着妹妹许华山逃课去摸鱼,浑身是泥地跑回家,刚进门就被许世友逮个正着。“立正!”他一声令下,姐妹俩吓得赶紧站好,想起许建军红肿的屁股,眼泪忍不住往下掉。
许世友看着俩丫头,伸手把个头稍高的许华山拉到跟前,“啪”的一声就拍在她屁股上。许华山疼得放声大哭,许桑园在旁边缩着脖子,等着自己的那一下。可等了半天,父亲没动,反而又给了许华山一巴掌。
她实在忍不住,抽泣着问:“爸爸,您还没打我呢……”许世友摸了摸下巴,有点纳闷:“打一个就行,她是姐姐,带你逃课,该打。”这话一出口,许华山哭得更凶了,许桑园赶紧纠正:“爸爸,您弄错了,我才是姐姐,华山是妹妹!”
许世友凑过去,仔细对比着俩丫头的身高,挠了挠头,有点懊恼:“咋姐姐还比妹妹矮两个手指头?”原来许桑园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桑园村,许华山生在条件稍好的山区,小时候营养差了点,个头就没跟上。
这乌龙一出,许世友也没法再打了,只能叹着气教育:“我小时候只上过几天学,你们现在有学上,还逃课,对得起谁?”打那以后,俩丫头再没逃过课,许世友也没再动过手打孩子。
![]()
后来大女儿许丽欺负妹妹,许华山气不过,跑去找父亲告状。许丽知道父亲的脾气,赶紧躲进屋里反锁了门。许世友带着许桑园和许华山赶到门口,一看门被锁了,火就上来了,抬手就要拍门。
可手刚举起来,又慢慢放了下去。他想了想,把俩女儿叫到身边,三个人围着门站成半圆。“反对压迫!打倒法西斯!”许世友举起拳头,大声喊了一句。许桑园和许华山也跟着喊,声音又脆又亮。
喊完还不过瘾,他又领着俩丫头唱《团结就是力量》,唱得哈哈大笑。屋里的许丽听着,也忍不住开了门,姐妹几个又和好了。
![]()
许桑园这辈子最难忘的,是父亲临终前的那句话。
1985年南京的夏天,又潮又热,病房里像个蒸笼,可许世友偏要在屋里点个火盆。医生劝他:“首长,这么热的天,点火盆容易中暑。”他却摇头:“少林寺的冷我都扛过来了,这点热算啥?”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打小在山里受了寒,老了总觉得身上冷。
那时候许世友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手抖得连杯子都拿不住,可他还是惦记着一件事。有天他拉着许桑园的手,声音微弱却坚定:“桑园,记住,别把我送进火葬场。”许桑园的心一下子揪紧了,眼泪差点掉下来。她知道,父亲这是想回家,想守着爷爷奶奶。
![]()
早在1956年,中央提倡领导干部死后火葬,毛主席、周总理都签了名,可许世友没签。他找到毛主席,红着眼眶说:
“我六岁没了爹,是娘把我拉扯大,后来常年在外打仗,没尽过孝。我死后,想埋在爹娘身边,补补这份孝心。”
毛主席没强求,只说“以后观念会变的”,可许世友这想法,一辈子都没改。
他当将军后,好几次都想把母亲接到城里来。第一次接母亲到南京,老太太看着高楼大厦,却坐立不安,天天念叨着家里的纺车、鸡鸭。没过几天,就说自己不舒服,要回家。许世友没办法,只能送她回去。
车刚到村口,老太太立马精神了,跳下车就去喂鸡,哪里还有半点“病”样?警卫员在旁边笑:“老太太这是想家想的!”
后来许世友又接了母亲几回,可每次都这样,老太太在城里待不住,总说“没有庄稼地,心里空得慌”。许世友也明白,母亲的根在大别山的土里,挪不得。他只能常回家看看,每次回去,都像个普通儿子一样,帮母亲挑水、劈柴,陪她坐在门槛上聊家常。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在南京逝世。
![]()
那会儿中央有规定,领导干部要火葬,许世友的请求让大家犯了难。最后报告送到邓公手里,邓公了解许世友的脾气,也懂他的孝心,提笔批了8个字:“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最终,许世友将军还是安然躺在了母亲的身边,尽到了生前没能尽到的孝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