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为什么要写诗?当然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写诗都是有感而发,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就从嘴里冒出一首诗。
既然是为了抒情,那么人的“喜怒哀乐悲恐惊”就都得抒发一下。
高兴的时候要写开心的诗,生气的时候就要写骂人的诗,有人能用一首诗骂十几万人……
![]()
爱写诗的花蕊夫人
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不到最后谁也说不清赢家是谁。
这边打完那边打,今天还是皇帝的人,兴许明天就会成为阶下囚。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皇帝们也都不好好干了,这种不确定的未来,催生出了很多奇葩皇帝。
![]()
而在这些喜欢“及时行乐”的奇葩皇帝身边,也少不了有一些奇葩妃子。
而在这些奇葩妃子中,最出名的一个当属“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这个名字流传甚广,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五代十国时期有好几个花蕊夫人。
今天要说的这个“花蕊夫人”,是最年轻那个。
![]()
五代十国时期的蜀地,曾两次易主,最开始的时候,统治蜀地的人叫王建。
王建是唐昭宗亲封的“蜀王”,是当时最厉害的割据势力。
朱温篡唐之后,王建不认朱温这个皇帝,他打算关起门来自己当皇帝。
不过为了表示对唐朝的尊敬,王建还带着臣民为大唐哭了三天。
![]()
哭满了三天之后,王建这才称帝,建立大蜀政权,史称“前蜀”。
公元916年的时候,王建觉得大蜀不太好听,于是便打算“复兴大汉”,建立一个新的“蜀汉”政权。
但是改完之后王建就后悔了,他又不姓刘,跟刘家也不沾亲戚,他建立“大汉”确实有点奇怪。
![]()
因此,王建只使用了几个月的“大汉”就又改回了“大蜀”。
为什么要说到王建呢?因为王建有个妃子就叫“花蕊夫人”,这位花蕊夫人姓徐,人称“小徐妃”。
既然有“小徐妃”,就肯定有“大徐妃”,其实大徐妃就是小徐妃的亲姐姐,王建是一下子娶了人家两个亲姐妹。
![]()
公元918年,王建去世,花蕊夫人的儿子王衍即位。
王衍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但是王建非常宠爱花蕊夫人,于是便把王衍封为了太子。
王建去世时,王衍还很小,他不能执政,只能将国家大权交给臣子来操控,而他本人则是每天跟着母亲和大姨游山玩水。
![]()
这位“花蕊夫人”小徐妃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还很有才华,她有一本《花蕊夫人宫词》传世,里面有一百多首诗,据说全是她写的。
不过,这位花蕊夫人写的诗大多是在描写宫廷生活,并未涉及“骂人”,所以今天要找的不是她。
![]()
“新”花蕊夫人
有王衍这样的皇帝和花蕊夫人这样的太后,前蜀根本不可能长久。
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下令蜀国,由于王衍和花蕊夫人只顾着自己享乐,完全不管百姓的死活。
所以当后唐军队入蜀时,百姓们夹道欢迎,甚至还主动为后唐军队带路。
![]()
从后唐出兵到前蜀灭亡,只过了七十天,可见这一路上有多么顺利。
当后唐军队兵临城下时,王衍已经丧失了斗志,直接就投降了,王衍和这位花蕊夫人都被后唐军队抓了起来。
李存勖没有什么特殊的兴趣,于是他命令士兵在长安附近的秦川驿处决了花蕊夫人。
![]()
前蜀灭亡之后,蜀地被后唐占领,后唐派来管理蜀地的人叫孟知祥。
公元926年,李存勖被杀,中原大乱,镇守蜀地的孟知祥准备效仿王建,关起门来做皇帝。不过杀掉李存勖的那个人与孟知祥关系不错,他当了皇帝之后,对孟知祥也很好。
![]()
因此,孟知祥并没有急着称帝,一直到公元934年,孟知祥感觉自己快不行了,要是再不称帝,可就没有机会了。
于是,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又建立了蜀国,史称“后蜀”。
后蜀建立的第七个月,孟知祥招待外来的两位使者,在宴会上突然发病,直接去世了。
![]()
孟知祥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孟昶即位,孟昶刚即位时,朝中大权被即位官员操控,他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
但聪明的孟昶在这些官员之间挑拨离间,引发了这些官员之间的内斗,最终只剩下了一个名叫张业的丞相。
![]()
孟昶给张业来了一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杀了张业,开始亲政。
孟昶即位初期,颇有汉文帝的风格,他不穿华丽的衣服,吃饭只吃粗茶淡饭,将勤政爱民的风格发扬到了极致。
孟昶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在位时期,后蜀的领土扩大了近一倍。
![]()
不过,孟昶只在前期发力,他有了一点成绩之后,马上就不努力了,最后成了一个“上炕只认识媳妇,上炕根本不下炕”的昏君。
这里说的“媳妇”,指的就是孟昶后宫里的那位“花蕊夫人”。这位花蕊夫人姓“费”,具体叫啥不知道。
![]()
前面说过,小徐妃有一本自己的诗集《花蕊夫人宫词》,为世人称赞。
孟昶后宫里这位也效仿小徐妃,写了一百多首诗,但是她写的诗水平一般,只有几首传世。为什么说这位花蕊夫人的水平一般呢?往后看就知道了。
![]()
孟昶沉浸在后宫里之后,国家很快便衰落了,而且此时后周世宗柴荣出现了,他的出现对于五代十国的昏君们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在柴荣的带领下,后周的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盯上了后蜀。
孟昶虽然很会治国,但是他不会打仗,后周军队来袭时,孟昶很快就怂了。
![]()
不过就在柴荣准备拿下后蜀时,北方的北汉和契丹人准备闹事,于是柴荣只好将注意力转到北方去。
但是北汉还没灭亡,柴荣就先病逝了,之后便是赵匡胤的“黄袍加身”。
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有自己的战略,他要“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
后蜀就是南边最简单的一个,于是赵匡胤马上派人前来攻伐后蜀。
其实想攻进蜀地并不容易,奈何后蜀的将领和士兵都不想作战,甚至连剑阁天险都守不住。公元962年,宋军来到成都城下,此时的孟昶手里尚有十四万兵马,而宋军只有几万。
![]()
然而在这种优势情况下,孟昶居然选择了投降,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另一位“后主”。
孟昶开城投降后,他和他的妃子们都被送到了汴京,而赵匡胤早就等候多时了。
不过他等的并不是孟昶,而是才貌双绝的“花蕊夫人”。
![]()
孟昶来到汴京的第七天就死了,随后赵匡胤便邀请花蕊夫人到自己府上做客。
等花蕊夫人来了之后,赵匡胤又请她作诗一首,于是花蕊夫人便写下了这首《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全篇没有一个脏字,但是成都十四万将士都被她给骂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