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说~山~西~好~风~光~” 在这首很多人都能哼上两句的歌里,竟藏着山西古建和文物多的秘密!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称,就是指无论里面外面,都有山有河。“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山西气候适宜古人类生存,也因此留下了众多的文明遗存。网友:原来我们的祖先也喜欢“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一方水土,滋养华夏民族的根脉;千年文明,记录中华历史的绵延。
![]()
众所周知,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拥有28027处古建筑,且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不仅如此,而且,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山西偏远小村,发现全国仅此一处的国宝,村人默默守护700年!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山西偏远小村发现的这个全国仅此一处的国宝到底是什么?那里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牛王庙戏台的那些事。
![]()
牛王庙戏台位于临汾市尧都区魏村镇魏村,亦称舞楼,建于元至元二十(1283),后因大德七年(1303)平阳地区大地震损坏,至治元年(1321)维修,明、清两代屡有修葺。牛王庙戏台采用乐楼形式,为木构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墙,正面当合口,无前后场之分,还保留着来全乐亭旧制。戏台台基高1米,台身面阔7.45米,进深7.55米,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顶部有单檐歇山顶或十字歇山顶两种形式。
![]()
庙内的元代戏台保留着宋金乐亭旧制,乃国内现存最早的一座木结构戏剧舞台。1996年11月20日,牛王庙戏台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戏台内部观看,顶部藻井全为木质结构,顶部看上去有点像八卦形状,上边两层全为从大到小的八角形,到了最下一层又巧妙地回归到四方四正的四边形,整座戏台没有使用一根钉子,全部由木材榫卯结合而成。据村里的老人讲,最早时戏台盖瓦损坏严重。
![]()
人站到戏台中间,甚至能透过藻井看到天空,看似走风漏气,但是下雨时却是一滴雨都滴不进来,古代建造工艺的神奇可见一斑。传说农历四月初十是 “牛王”的生日,这一天,庙里每年都会举办七天的庙会。据庙内碑文记载,牛王庙庙会起始于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令人钦佩的是,在这座古老的戏台上,至今每年还在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戏码。每年庙会期间,北至洪洞县、西至蒲县、南至襄汾县的客商都会聚集在这里,带来各种生产、生活用品。
![]()
早些年,还有牲口交易市场,人称“骡马市”,就连陕西省的人也会赶着骡马前来赶会交易。如今,骡马市早已淡出了庙会的主阵地,取而代之的是家用电器、小型机械、时装布料等商品交易,可庙会上依然人潮汹涌。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一台接一台的戏,同时,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杂技马戏团表演。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山西临汾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于在山西偏远小村,发现全国仅此一处的国宝,村人默默守护700年有啥想说的,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