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在社会舆论的聚光灯下,中小学校长集中被查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一开始,和许多人一样,我满心狐疑:中小学,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不过是教书育人的清净之地,能有多大的利益空间呢?在我原本的想象中,校长的职责主要是引领学校的教育方向、管理日常事务、关心师生成长,那一方小小的校园,似乎与“利益纠葛”扯不上什么关系。
![]()
然而,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披露,真相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令人触目惊心。所谓“不查不知道,一查全是‘生意经’”,这话一点不假。就拿学校的后勤领域来说,食堂、小卖部、打印室这些原本服务于师生基本需求的场所,如今却成了某些校长的“摇钱树”。他们将这些业务全部外包出去,自己则稳坐钓鱼台,坐拿分成。
以学校食堂为例,本应是为孩子们提供健康、营养餐饮的地方。但在一些被利益蒙蔽双眼的校长操作下,外包的食堂承包商为了压缩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可能会降低食材的品质,导致孩子们吃不到新鲜、卫生的饭菜。
有教育学者指出,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关系到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而校长为了一己私利牺牲学生的饮食质量,这是对教育责任的严重亵渎。小卖部也是如此,一些校长为了多拿分成,可能会引进一些价格虚高、质量一般的商品,让学生们花冤枉钱。
![]()
再看打印室,这原本是为了满足学校教学资料打印需求而设立的。可某些校长却将其外包给关系户,导致打印价格比市场正常价格高出不少,增加了学校的运营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可能会以各种方式转嫁到学生和家长身上。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连学校的卫生、兴趣课都变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学校卫生承包出去后,可能会出现清洁不到位、卫生状况堪忧的情况,影响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兴趣课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综合素质而开设的,却被一些校长当作赚钱的途径,随意提高收费标准,让许多原本对兴趣课充满期待的孩子望而却步。
在学校的采购领域,教辅、校服采购更是成了某些校长伸手的重灾区。在教辅资料采购方面,他们可能会选择那些回扣高但质量一般的资料,而不是真正适合学生学习的优质教辅。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能影响教学质量。有调查显示,一些地区的学生家长反映,孩子拿到的教辅资料内容陈旧、错误百出,却不得不花费高价购买。
![]()
校服采购也是问题频发。一些校长为了谋取私利,与校服供应商勾结,定制的校服质量差、款式单一,价格却贵得离谱。孩子们穿上这样的校服,不仅穿着不舒适,还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形象。
除了后勤和采购,学校的人事管理也未能幸免。老师的职称晋级、中层定岗,这些本应是基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进行公平、公正评定的事情,在某些校长那里却成了权钱交易的筹码。一些有能力、有上进心的老师,因为不愿意给校长送礼、走关系,可能就会失去晋升的机会,而那些靠不正当手段的人却能轻松上位。这严重打击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破坏了学校的教学风气。
![]()
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案例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有网友爆料,当地的一位校长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靠虚报经费就赚了两套房。还有人放着副县长的职位不干,却去当校长,这背后的门道可想而知。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教育领域的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这些校长最缺德的地方,不是单纯的贪钱,而是把原本神圣的学校变成了“生意场”,把教育搞成功利化的买卖。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教育,辛苦工作,省吃俭用,拿出自己的血汗钱供孩子上学,却没想到这些钱被某些校长中饱私囊。
老师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却被不公平的人事制度浇灭了上进心。而孩子们,他们本应在一个纯净、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却因为校长的腐败行为,失去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家长的血汗钱、老师的上进心、孩子的成长环境,全成了他们谋利的垫脚石。
![]()
说到底,不是学校藏着金矿,而是权力让人产生了贪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