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固态电池,可谓市场的宠儿,科技层面的利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大有接棒芯片、半导体、通信等热门赛道,成为新主线之势头!
例如,就在10月6日,各位财友还沉浸在假期尾声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到了10月8日,丰田汽车表示,已经和住友金属矿山就量产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达成合作协议。并重申“计划于2027年至2028年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这正好印证了此前财经早餐的文章
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步伐之快,超出了行业普遍预期。《2025年固态电池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显示,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化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对应的市场规模将迈入千亿元级别,5年潜在市场将扩大60倍!
面对固态电池可能的风口,锂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些其他企业也开始了布局,著名的赣锋锂业,近半年就大举“官宣”进入固态电池!
2025年10月9日晚间,赣锋锂业在公告中重申:公司拥有完整的固态电池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并具备商业化能力。公司已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电芯、电池系统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了研发与生产能力。
公司在同一天公告中还表示,已推出适配低空经济的飞行系列电源,高比能电池能量密度覆盖320Wh/kg到550Wh/kg范围,循环最高可达到1000圈,已通过车规标准,并与知名无人机、eVTOL企业达成合作。
在6月25日,赣锋锂业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称,公司已形成固态电池全链路布局,覆盖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等关键环节。同步推进硅基与锂金属负极双路线,因而此次的公告,是对之前信息的重复与补充,也说明公司进军固态电池的决心!
一再公告的背后,是近期赣锋锂业股价持续大幅上涨,从8月初最低的36元/股涨至目前的近63元/股。截至10月10日收盘,赣锋锂业最新总市值突破1300亿元。摩根士丹利于10月8日将赣锋锂业A股评级由“低配”上调至“平配”,目标价定为61元,反映出机构对其技术路线和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认可。
进军固态电池当然是大好事,问题是需要的资金从哪来?在资本运作层面,赣锋锂业近期的一系列动作,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其转型的信心。
就在9月25日,赣锋锂业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计划引入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此举被视为分拆上市进程的重要一步,将为固态电池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这一资本运作或许恰逢其时,要知道,截至2025年中期,赣锋锂业资产负债率达58.5%,为上市至今同期最高。同时,公司流动负债高达380.24亿元,而现金及等价物为97.17亿元,资金链压力明显。
一段时间以来,固态电池利好进展不断,大规模商业化越来越近。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9月,就有以下企业在固态电池上取得:
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国轩高科全固态中试线贯通,良品率超90%;
先导智能推出全固态整线解决方案,其速度和良率已是全球顶尖水平,并已向全球头部客户交付了验证产线。
然而,行业对固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的时间表仍存在分歧。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表示,固态电池从实验室样品到量产至少需要8-10年。比亚迪方面曾经表示,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批量示范应用,2030年实现“固液同价”并大规模商用。而上汽集团则于2024年起,将半固态电池在不同车型实现量产搭载,计划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车型。
随着固态电池在资本市场的热度持续攀升,赣锋锂业不再满足于资源型企业的定位,正通过技术驱动重塑企业基因,试图在未来的能源格局中抢占制高点。那么赣锋锂业能够如愿以偿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