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特别崇拜李白,觉得《赠汪伦》比兰波的情诗还动人。
据公开资料,1991年,他以记者身份来中国,一下子就迷上了中国文化。回到匈牙利后,吃中餐、听京剧、读《道德经》成了他的日常,对李白的喜欢更是有增无减。
1998年8月,他专门来中国旅行了一个月,沿着李白的足迹走了近十座城市,碰到中国人就问:“你知道李白吗?”“能背他的诗吗?”“你为什么喜欢他呀?”
李白在咱们中国家喻户晓,但拉斯洛听到的李白,和他理解的很可能不是一回事。
咱们多数人印象里的李白,是天真浪漫、豪放洒脱的,可实际上他内心藏着不少孤独。就像他在《将进酒》里写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要是想如读李白那样读拉斯洛,估计要失望了。
李白的作品酣畅淋漓、天马行空,而拉斯洛的文字却像座迷宫,没点耐力的人读起来准会觉得头疼。
不说别人,《撒旦探戈》中文版的译者序里就写着:
“我像蛀虫啃石梁一般颇怀壮烈感地翻译完了这本虽然不厚,但绝难一口气读完的《撒旦探戈》,立即沉不住气地告诉了责编,与其说告捷,不如说告饶, 若这书再长上几十页,估计我会得抑郁症的。”
这是不是像“劝退文”?
拉斯洛为啥这么喜欢李白?或许是两人精神上能共鸣,都有着那种“高贵的孤独”。他们希望有人能懂自己,却绝不会为了让人懂,就改变自己。
就像拉斯洛觉得写得比兰波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会真心感谢汪伦的情谊,可并不会在乎汪伦是不是真的懂他,更不会因为汪伦对他好,就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
拉斯洛的作品,自然也不是刻意为难或戏弄读者,而是这本身就是他感受、思考世界并与之相处的方式。如果改变,就不是他了。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