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9日,一条消息在全球资源市场炸开了锅: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正式宣布,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在中国港口的铁矿石现货交易中接受人民币结算。这不仅是该公司头一次在核心资源交易中放下“美元架子”,也标志着中国在铁矿石领域的定价权争夺战中迈出关键一步。
短短一周前,这家澳大利亚矿企还态度强硬、嘴硬到底,似乎根本不打算配合中国提出的新规则。但谁都没料到,仅仅几天时间,它就变了脸,转身就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署了协议,主动接受人民币结算。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又是如何一步步让矿业巨头低头的?
![]()
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率先出招,向国内所有钢厂和贸易商下达了一个明确指令:暂停采购以美元结算的必和必拓铁矿石。
不论是已经签了合同的订单,还是刚到港口的现货,只要不是人民币结算,一律不收。这一招打得极狠,也极准。对必和必拓来说,这不仅意味着现有的客户断供,更是一次沉重的信号:“想赚钱,就得按中国的规矩来。”
![]()
这份指令发布当天,市场就做出了剧烈反应。必和必拓在澳大利亚股市的股价直接暴跌4.2%,市值蒸发近80亿美元。这一下,外界才意识到中国真的动真格了。
必和必拓的铁矿石出口中,有85%发往中国。而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超过11亿吨,占据全球海运铁矿石的七成以上。中国市场对必和必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业内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停购令”持续一个月,必和必拓将直接损失至少20亿美元。更严重的是,全球范围内,没有第二个国家能接得下这么大的订单量。
![]()
印度的需求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日本和韩国加起来也吃不下中国五分之一的量。欧美国家钢铁产能受环保限制,需求早已萎缩。也就是说,失去中国市场,必和必拓就像断了命根。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卡脖子”,必和必拓起初还嘴硬,声称影响不大,还说订单早已安排妥当。可现实很快就让它打脸。港口的货出不了,客户一夜之间“消失”,公司股价跳水,投资人开始质疑管理层。
![]()
压力之下,它终于低头。2025年10月9日,必和必拓正式宣布接受人民币结算,成为又一家在铁矿石领域对中国让步的澳大利亚企业。
此次妥协,并非孤例。就在两个月前,2025年8月,澳大利亚另一家矿业巨头FMG也向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贷款142亿元人民币,并承诺未来三成订单采用人民币结算。
这意味着,澳大利亚铁矿行业已开始集体“倒戈”。让人佩服的是,中国这一仗早就做足了准备。早在2022年,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就应运而生,整合了宝钢、鞍钢等大型国企的采购权力。
![]()
过去,中国钢企各自为战,被外企逐个压价,毫无议价能力。如今有了统一的“买方联盟”,一句话就能让必和必拓“断货”。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就找好了备胎。非洲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今年底就要投产,预计第一年就能提供1亿吨铁矿石。巴西的淡水河谷也主动提出愿意以人民币结算订单。
澳大利亚铁矿石在中国市场的“独家地位”,早就不复存在。这些年,澳大利亚矿企靠中国市场可谓赚得盆满钵满。一吨铁矿石的开采成本不过10美元出头,却能通过普氏定价机制卖到130美元甚至更高。中国钢企每年因此多支出数千亿美元。
![]()
而普氏定价机制的最大问题在于,它由西方企业主导,价格不透明,波动剧烈。中国长期承担着价格“冤大头”的角色。即便如此,过去由于需求大、话语权弱,中国也只能被动接受。
如今形势变了。国内钢铁行业在房地产低迷和海外关税打压下,利润被压得极低,根本扛不住高价进口矿。人民币结算不仅能锁汇率,还能让中国企业摆脱美元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
更深层的变化是,中国在铁矿石市场上提出了自己的定价体系——“北铁指数”。这套指数由中国主导编制,旨在打破普氏一家独大的局面。目前已经在铁矿石现货市场小范围应用,若到2026年被市场认可,那长期合同也将切换为人民币结算。
这正是中国设置“观察期”的用意所在。中国不急于一口吃成胖子,而是一步步推进,从现货到长协,从部分结算到全面切换,最终目标是彻底建立起属于中国的话语权体系。
![]()
必和必拓的妥协也让澳大利亚政府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它不愿失去中国这个超级大客户。除了铁矿石,红酒、牛肉、天然气等产品也严重依赖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它又频频跟随美国搞“印太战略”,对中国搞封锁和遏制。
现实最终教会了它:站队不如赚钱实在。澳大利亚政府必须承认,在全球资源市场,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新兴市场,而是一个拥有定价权的超级买家。
![]()
回顾铁矿石谈判这几十年,中国从2003年起正式参与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那时候,三大矿山掌握着全球七成以上的海运铁矿石,每年联合涨价,中国买家只能被动接受。每吨铁矿涨价几十美元,国内钢企只能咬牙吞下。
直到现在,中国才真正从“买方市场、卖方定价”的怪圈中跳出来。通过整合采购、拓宽渠道、强化指标体系,一个全新的全球铁矿石格局正在形成。
![]()
人民币结算的推广,并非只是铁矿石领域的小胜。这是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铁矿石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若人民币能在这一领域建立基础,铜、铝、镍等金属,甚至农产品的结算权也有望逐步推进。
未来全球资源贸易,或将进入“美元+人民币+欧元”三足鼎立的格局。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金融、产业与战略三位一体的重大突破。
![]()
对于必和必拓而言,选择人民币结算,也并非吃亏。美元利率高、汇率波动大,企业在美元和澳元之间频繁对冲,财务成本居高不下。采用人民币结算,不仅能稳定现金流,还能提升谈判效率,减少国际结算中的不确定性。
这不仅是一次被动的让步,更是一次现实的选择。在这场看似普通的铁矿石贸易博弈中,中国用一周时间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战略突围。从采购整合、市场施压、舆论掌控,到最后强势让对方接受人民币结算,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且精准。
![]()
这场转折,既是中国铁矿石定价权的开端,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里程碑。中国通过统一采购、强硬谈判和多元供应链建设,成功打破了西方矿企长期以来的定价垄断,推动了人民币在全球资源贸易中的使用。必和必拓的妥协,标志着中国在全球铁矿石市场的话语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信息来源:
[1]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指数推出 中国经济网
[2]“中方停购必和必拓铁矿石”,澳大利亚总理急了 观察者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