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水香洲之五:水香洲里的文化缩影
作者 刘悦蕾
拥有庄园别业、良好的人品、雄厚的财力,再加上对文化的热爱,这些条件足以让张镒胜任俦社社长。诗社开辟新基地后,社友们兴致勃勃。这座庄园及园内房舍的名字,是张镒请郭则沄和侯毅依唐人诗意所取。
为庆祝庄园落成,社友们有的作记,有的为匾额题跋,有的绘制园景,有的撰写楹帖,各界友人亦馈赠贺礼,大家的盛情让性情拙朴的张镒深感不安。通过《水香洲小记》的记载,可窥见旧时文人礼尚往来的具体细节,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礼节的实践形态。
![]()
基础条件既备,雅集便可随时举行。《水香洲酬唱集》里收录了俦社社友在水香洲里创作的所有文、诗、词、联,共分四卷。俦社共举办了六次雅集,前五次均发生在1934年,分别为六月、第一次后十日、七夕、八月十三日、重阳节后五日,第六次为1935年五月晦日。此后,俦社在水香洲的雅集骤然中断,或与张镒当时的境况直接相关。张镒于1936年正月逝世,目前尚未明确原因,笔者推断,可能因病离世。若猝然离世,恐无暇委托郭则沄编校《水香洲酬唱集》。
文人雅集常设不同主题,俦社亦不例外。俦社在水香洲的活动频率基本是每月一次,集中于夏秋两季,这或与房舍冬季不宜使用有关,亦与园中花卉的盛开时节相合。张镒在《水香洲小记》中描述“水中遍植莲藕旁及菱芡之属,高地则艺蔬蓏莳杂卉,夹道缘堤分栽桃柳。……菡萏始华,俦社诸子毕集。”因此水香洲的雅集从赏荷开始。第一次、第二次皆为赏荷,第五次为赏菊,次年的第六次为赏芍药。第三次、第四次则与节日有关。
![]()
文人雅集形式多样,或作画题字,或吟诗作赋,或填词撰联。作诗有分韵、次韵之趣,亦有集唐宋诗词句以显诗家博学。这些形式在为数不多的水香洲雅集中均有体现。
1934年重阳节后五日雅集就是一次形式丰富的活动,主题是赏菊,并为郭则沄庆祝生日,这两种信息是从许同莘作诗的诗题中获取的。部分社友以拈题分韵得字作诗。分韵,是古代文人进行诗歌创作的集体活动形式。参与者共同选定若干字作为韵脚,通过自选或抽签的方式分配后,依韵作诗。
![]()
分韵这种模式可追溯到南朝。明清文人延续此传统,常将分韵和拈题结合使用。这次雅集先是确定几个韵脚,再由社友抽签选取。杨味云得“开”字,郭则沄得“菊”字,侯毅得“头”字,张镒得“花”字,管凤龢得“口”字。至于为何选定这几个韵脚,应与赏菊的主题相关。杨味云《水香洲赏菊拈得开字》一诗中,“开”“杯”“材”“来”四字均押“灰”韵;侯毅《甲戌展重阳集水香洲赏菊分韵得头字》一诗中,“秋”“舟”“游”“头”“楼”五字均押“尤”韵。其他社友则是另有作品,陈实铭填词的《征招》描写了水香洲的秋景,赵元礼和刘春霖则作赋以表谢意。(刊于2025年10月10日《今晚报》-副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