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六月,云南道御史赵充向朝廷进言,对明世宗朱厚熜即位以来“法既用而屡更”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其中有一条事涉武昌楚藩,讲到王府承奉潘朝“蔑视亲王,专权僭逼”,本来已经“论死”,也就是判处死刑,却“旋从末减”,也就是很快便从轻发落。
![]()
世宗朱厚熜剧照
所谓的承奉,就是王府内的宦官老大,相当于宫中的首领太监,换句话说就是奴才。承奉不敬亲王?这可真是倒反天罡。这位悲剧的亲王,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楚端王朱荣㳦,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他的生平故事。
以孝闻名的贤王
朱荣㳦,楚靖王嫡长子,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赐名,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册封为楚世子。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致仕河泊所官周昂之女被册封为楚世子妃。
早在还是世子的时候,朱荣㳦就以“天性至孝”而闻名天下。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的时候,楚府长使司上奏朝廷,称世子在母妃周氏病重之时“朝夕吁天,求以身代”,薨逝之后“居丧哀毁”。安葬之时天降大雨,世子虔诚祈祷之后,竟然雨过天晴,武昌城内传为佳话。明孝宗朱祐樘特意给楚靖王写信,对世子大加褒奖。
夫孝者百行之本,忠君使众,恒必由之。况宗室懿亲,四方其训,风化所系,良亦匪轻。用是致书叔祖,其以朕意特谕世子,重加褒奖,以励将来。俾益懋孝诚,永有令誉。惟叔祖亮之。—《明孝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七》
![]()
武昌楚王府复原图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七月,楚王朱均鈋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谥曰靖。
鉴于朱荣㳦在父王去世后的优异表现,永安王朱荣澹向朝廷上奏,再次褒扬了世子的孝行,请求予以旌表。当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从善如流,命人在王府前修建牌坊,赐名曰“彰孝”。
这里为什么要由永安王出面,我们来略作解释。明代首封楚王朱桢,开国太祖朱元璋第六子,共生十子。庶长子朱孟熜早逝无嗣,追封为巴陵王。庶次子朱孟炯封永安王,嫡长子(伦序第三子)朱孟烷袭封楚王。换句话说,永安王一脉在楚藩算得上地位特殊。
![]()
武宗朱厚照剧照
除了给荣誉,武宗还给了朱荣㳦实质上的奖励:赐米。明代世子没有岁禄,楚王薨逝之后岁禄要住支,皇帝此举可谓解了世子的燃眉之急。
己亥,命给楚世子荣㳦米,不为例。以世子居丧未封故也。—《明武宗实录卷七十八》
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闰五月,楚世子朱荣㳦袭封楚王。
湖广宗室大家长
- 管理罪宗
首封楚王虽然并非嫡子,但却依然地位尊崇(老朱白月光的儿子),外加此后的历代楚王都以贤德而闻名,因此整个湖广境内虽然亲藩众多,但公认以楚藩为首。
![]()
太祖朱元璋剧照
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封国蕲州(今湖北蕲春)的荆王朱见潚在北京被赐死,包括世子朱祐柄在内的诸子都被废为庶人,禁锢于武昌城内,由楚王管束。
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的时候,朱见潚第三女南阿朱,和楚藩崇阳王府项城县君仪宾杨凤,因为母亲的墓地发生矛盾,一气之下偷偷溜出武昌,跑到北京击登闻鼓诉冤。
明代宗室擅离封国是重罪,何况还是女性。武宗大怒,一面下诏逮治杨凤,一面命朱荣㳦对南阿朱“严为约束”。
![]()
凤阳高墙复原图
广通王朱徽煠、阳宗王朱徽焟,明代首封岷王朱楩之子,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因罪废为庶人,发凤阳守祖陵。
到了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朱徽煠、朱徽焟早已故世,朝廷怜悯他们的家属,将他们迁到武昌,交给楚王管束。
先是岷庶人家属留高墙者甚众。上怜而出之,以属楚王钤束。仍令所在有司严加约束。—《明世宗实录卷六十一》
- 本府宗室
除了管理罪宗,朱荣㳦最大的职责,在于为本府宗室谋福利。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八月,楚王殿下上奏朝廷,称本府宗室的岁禄被长期拖欠,以至于“婚丧不举”,也就是连红白喜事都办不起了,请求预借湖广布政司库银一万七千两。
![]()
世宗朱厚熜画像
明代宗室众多,岁禄开销巨大。一般来说,除了亲王,其他包括郡王在内,都很难准时足额拿到岁禄。不过此时的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是以湖广安陆州兴王府长子的身份入继大统,算得上深知普通宗室的疾苦,所以他特批了一半的银两。
事下户部,议预借无例。且彼处连岁水灾,蠲免税粮数多,实无积贮可借。上念宗室贫苦,准与所奏之半,不为例。—《明世宗实录卷十七》
不过一年以后,朝廷却发现是楚藩镇国将军朱荣澯等人贿赂承奉潘朝,让他请求楚王出面代奏。朱荣㳦没想到好心没好报,被世宗皇帝赐了一道敕书:“凡郡王、将军等有例外之请,不许轻为代奏。”
- 承奉潘朝
贿赂案爆发以后,朱荣㳦对潘朝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对他进行了斥责。
![]()
明代亲王府承运殿
未曾想潘朝仗着楚王殿下平素忠厚待人,竟然敢于“指斥亲王,面忤世子”。这件事被湖广抚按官知道以后如获至宝(文官和宦官素来不和),立刻向朝廷进行汇报。
都察院给潘朝定了一个罪名:“比依谋叛”,什么意思呢?就是虽然并无律法的明文规定,但可参照谋叛进行定罪。这是要把潘朝往死里整,因为谋叛是十恶不赦的重罪。
至是都察院覆议朝等十三人情罪比依谋叛,宜寘重典。其胁从者当谪戍如律。而楚王以淳质受侮,宜赐书慰谕。—《明世宗实录卷三十三》
然而文官们想整死潘朝,自然也有人想保住他的命。两只无形的手缠斗了近两年,保潘朝一方抓住一个漏洞:本次贿赂案的直接发起人甘玉海始终在逃,借此为潘朝脱罪。
![]()
世宗朱厚熜剧照
刑部暴跳如雷,认为潘朝等人“罪恶盈积,死有余辜”,请求一面对甘玉海发出通缉令,一面对潘朝等人“依原拟论罪”。
最终明世宗出面和稀泥,赦免了潘朝的死罪,将他打一顿板子,然后发配孝陵卫充当净军。所谓的净军,是由宦官组成的皇陵卫戍部队,主要从事体力劳作,基本没有上升空间。文官们当然对皇帝此举很不满,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 申明王国礼仪
明世宗所在的嘉靖年间,已经步入了王朝的中后期,朱荣㳦即使贵为亲王,很多时候也镇不住场子。
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十一月,楚王朱荣㳦上奏朝廷,对湖广有司官员不遵守《祖训》,不尊敬亲王的行为提出了批评,其中主要有两点。我们同时再来看看礼部又如何回应。
![]()
明代亲王府一角
其一、楚王指出在王府举行庆贺筵宴的时候,湖广镇巡等官“不具朝服止行四拜礼”。礼部则认为按照《祖训》,王府文武官员应该“具朝服行八拜礼”,但镇巡等官属于“使臣”,应该“便服止行四拜礼”。当然礼部也给了楚王一个台阶,认为湖广三司官员属于“本土官”,需要“朝服行礼”。
其二,楚王指出各级官员在“朔望”到王府朝见的时候,或行四拜礼,或行一拜叩头礼,希望予以规范。礼部查了《祖训》和《大明会典》,发现两种礼仪都有对应的场合,但年代久远,很多官员对此一知半解,故而如此混乱,随即对此进行了规范。
臣按会议事例,凡文武官朝见及庆贺时,行四拜礼不叩头。朔望随班行礼时,行一拜叩头礼。但所议庆贺四拜礼,盖据会典先行四拜,致词毕又行四拜,非如使臣止行四拜礼而已。—《明世宗实录卷一百十九》
- 楚端王子嗣
朱显榕,朱荣㳦庶长子,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封为长乐王。到了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由于此时的朱荣㳦已经年满五十且并无嫡子,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朱显榕得以进封为楚世子。
朱显樟,朱荣㳦庶次子,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封为保康王。
朱显槐,朱荣㳦庶第三子,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封为保康王。
![]()
楚端王墓园所在地
结语: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九月十七日,楚王朱荣㳦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谥曰端,谥法“守礼执义”曰“端”。
按照惯例,朝廷在调查了亲王生前的品行之后,才会决定谥号。但是世子朱显榕提出父王葬期将近,一来一回耽搁时间,到时候落葬之时没有谥号不好看,请求“即赐谥免勘”,世宗当即批准。这里我们要补一句,世宗之所以对楚藩如此开恩,是因为当年大礼议之时,朱荣㳦曾坚决站队皇帝。
楚世子显榕为王请谥,言葬期迫近,恐勘至迟误。王尝以孝行旌表,素履已著,乞即赐谥免勘。诏从其请。—《明世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七》
到了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世宗又没有等到世子守孝期满,就破例命朱显榕袭封楚王。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楚世孙朱英燿进封为世子。
当然谁也想到,朱英燿日后会公然弑父,并因此成为明朝第一位被当街斩首的宗室。此乃后话,我们放到以后的文章中再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