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危机公关成为热议话题。但实际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有没有能力 成功处置一般舆情和中等规模危机,决定了一家企业到底有没有能力处置重大危机。
真实的舆情处置能力,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有所欠缺。这不,绝迹江湖多年的“技术屏蔽”式删稿,又出现了!
如果仅仅是投诉函不会写、投诉不成功,至多是被自媒体一边“亮函”一边再发一篇,羞辱羞辱;这回的“技术删帖”,直接被自媒体直接曝光,并报警了——
昨天,自媒体“深蓝财经”刊发了一篇题为《》的文章,称“深蓝财经”和“尺度商业”两家自媒体发了某处于IPO阶段的企业的负面稿之后,遭遇黑客攻击,目的就是让两家自媒体的网站打不开,文章看不了。
据“深蓝财经”披露,两家媒体都是因为写了同一家企业的行贿负面,App、官方网站几乎同时遭遇了半个月的黑客攻击。由于攻击流量巨大且频繁,平台仍多次陷入瘫痪,从9月26日起,用户长时间无法正常访问。
从“深蓝财经”的披露看,这家甲方企业把错误的舆情处置手段用到了极致。
先是海量水军集中投诉——
据“尺度商业”创始人李德林介绍,9月24日,“尺度商业”发了涉及某公司行贿案的报道,发布后不久,“尺度商业”微信公号遭遇高频投诉,“几十秒一次”,但经微信平台官方审核,所有投诉均被判定“侵权不成立”。
去年9月,公号“转型Media人”就曾在《》一文中披露,当时公安机关已经开始将集中大规模对自媒体账号投诉认定为网络水军犯罪,并破获首案,14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并在公安部官网通报。
此后,公安部公布的“净网 2024”专项行动10起典型案例,其中的一起典型案例就是这类。
当时,央视高调做出法治宣传——
![]()
为什么组织人员海量集中投诉自媒体失实,构成犯罪?
公号“转型Media人”在《》一文中解读得很清楚:按照公安机关的定性,这些集中大规模投诉,属于不实投诉、恶意举报,所以属于网络水军行为。
为什么会被认定为“不实投诉”?是因为这类集中海量投诉,投诉人确实就是一帮水军,根本不去核实文章是否失实、调取失实证据,而是随便胡写瞎投诉,甚至有一些公关公司为了图便宜图省事,直接用机器人投诉。根据当时的央视曝光,下面视频画面中的手机墙,可以一键实现数十甚至上百个账号的大批量举报。
![]()
为牟取非法利益,组织水军制造大量不实投诉信息,严重扰乱网络公共秩序,显然涉嫌非法经营罪。前述的“海量集中投诉”型水军犯罪首案,主犯系北京某公关公司负责人相某,公安机关侦查确认,该公司共组织水军进行集中大规模投诉34万余次,由此荣登公安部2024十大典型案例。
然后是“技术屏蔽”——
自9月26日开始,“尺度商业”App遭遇黑客持续攻击。“高峰期流量峰值超过每秒200Gbps,远超一般服务器承载能力,直接导致系统瘫痪”;“深蓝财经”官网同样遭遇大规模黑客攻击,网站多次中断服务,截至10月9日上午,官网共遭受黑客网络攻击超过300万次。
想干掉某一篇稿子,玩这 种操作,法律风险更大。
根据刑法 第二百八十六条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构成破坏计算机系统罪。
破坏计算机系统罪的量刑幅度比非法经营罪高,刑罚普遍更重,而在认定上比非法经营罪往往更容易。从犯罪的“性价比”上说,还不如非法经营罪“划算”,一般只有“无知无畏”的人才会这么干。
截至“深蓝财经”昨天发稿时,针对两家自媒体的攻击行为仍在持续。但有意思的是,或许是因为“深蓝财经”发文曝光的缘故,今天,“深蓝财经”官网和“尺度商业”APP,均已经可以正常打开浏览了。
目前,两家自媒体均已收集多项技术证据向警方报案。后事如何,值得关注。遇到舆情,该如何正确处置,值得业内持续思考。
沙龙活动篇
法律篇
企业不续约就再写黑稿,视为敲诈犯罪闭环
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已调整。
如果希望及时看到
“转型Media人”推送文章,
如何星标——
进入“转型Media人”首页,
点击右上角“…”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