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艺人全年拍戏不足30天,平均收入暴跌!
曾经在荧幕上刷脸的熟面孔接不到主角戏,连男三女四的配角都要跟新人抢。
中年演员拿着多部代表作,却能半年没进过剧组。
![]()
2025年的内娱,早已不是“成名即躺赢”的时代,一场无声的洗牌正在进行,最难受的莫过于卡在中间的腰部和中年演员。
在很多人印象里,明星就算不红,家底也够吃好几年,怎么都比朝九晚五挤地铁的普通人强。
![]()
但现实是,演员这行早就不是铁饭碗,尤其是腰部艺人,处境比想象中艰难得多。
这些艺人大多有几部能叫上名字的作品,混了个脸熟却没达到顶流的号召力,像陈小纭、乔欣、谷嘉诚这些名字,观众看到会觉得眼熟,但真要让他们扛起一部剧的收视,平台又没信心。
![]()
某影视公司的选角导演透露,现在平台都有自己的“主演库”,腰部艺人基本进不去,长剧投资一缩再缩,能拿到的角色少得可怜。
之前接触过一部古偶剧的女四号,团队本来觉得戏份少但至少有曝光,结果临开机被换成了某资本方推荐的新人,连个正式的解释都没有。
更无奈的是,很多腰部艺人放不下身段,觉得自己好歹有知名度,不愿去抢小配角,也拉不下脸拍短剧,最后就卡在中间进退两难。
![]()
比腰部艺人更焦虑的是中年演员,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压身,却偏偏遭遇事业瓶颈。
刘涛的经历很多人都知道,手握《琅琊榜》《欢乐颂》这些国民度极高的作品,照样有240多天没进组,采访时坦言不是不想拍,是真碰不到好项目,有的剧本谈着谈着就没下文了。
![]()
宋丹丹的黄金期更让人唏嘘,35到48岁本该是演员最出成绩的年纪,她却没接到过正儿八经的好角色。
找上门的不是让她再演“刘梅式”的妈妈,就是蹭她之前的角色红利,她珍惜口碑不愿消耗自己,只能硬扛着没戏拍的日子。
![]()
要知道,中年人的压力远比年轻人具体,一家人的生计都扛在肩上,没收入的日子每过一天都是煎熬。
就连有代表作的演员也难逃困境。
孙阳之前跟金晨组CP小火了一把,还演了《长安的荔枝》这样的好作品,可谁能想到他最窘迫的时候连话费都交不起。
![]()
郑国霖在《武媚娘传奇》里演的李治深入人心,现在却转行去做文旅,穿着龙袍在景区扮演李世民,跟游客合影互动,被人说“自降身价”,可他心里清楚,能光明正大赚钱养家,没什么丢人的。
演员们的困境,说到底是整个行业出了问题。
![]()
最直观的就是影视行业的寒冬,减产成了常态。
长剧投资大幅缩减,平台把钱更多投向了低成本、快回报的短剧,2025年短剧投资占比已经升到了行业总投资的35%。
可短剧大多预算有限,对演技要求不高,还爱用新人,腰部和中年演员的主力战场一下就萎缩了。
![]()
综艺这条路也不好走,对比2023年,各大平台的综艺节目数量砍了超过40%,很多艺人靠综艺刷曝光、赚快钱的路被堵死了。
中小经纪公司更是成片倒闭,倒闭率同比涨了28%,这些公司本来就没能力拿到大项目,只能靠零散的角色养活艺人,公司倒了,艺人自然就散了。
更核心的问题出在内容创作上。
![]()
现在资本和平台都盯着流量,哪个题材火了就疯狂复制,甜宠剧火的时候全是霸道总裁爱上我,悬疑剧火了又扎堆拍密室逃脱,导致题材严重同质化。
这种创作模式下,好项目越来越少,资本还总爱硬捧“关系户”。
吴刚带儿子吴羽卿进《狂飙》就是例子,结果儿子演技不行没被认可,反而连累吴刚落了个“资源咖”的骂名。
![]()
这些星二代和资本家的亲属占了角色,普通演员的机会自然就少了,中年演员夹在中间,连口汤都喝不上。
为了活下去,演员们只能各想各的办法,短剧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
刘晓庆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接连拍了《萌宝助攻:50岁婚宠》《天降福星》,没想到收获了不少好评,观众说“没想到她这么接地气”。
![]()
韩栋以前一年到头待在横店拍长剧,现在也转去拍短剧,今年9月上线的《一枕槐安》,虽然是“京圈太子爷追妻”的狗血剧情,但他的演技确实碾压新人,妥妥的降维打击。
![]()
不过短剧也不是完美的出路,现在的短剧市场同样陷入了同质化陷阱。
截至2025年9月,热门短剧中189部带“总裁”字样,109部有“夫人”设定,还有“三分钟收购公司”“百亿财富自由”这种夸张桥段,甚至出现“一胎99子”这种违背常识的剧情。
60%的短剧剧情不是雷同就是质量堪忧,观众早就审美疲劳了。
好在国家广电总局已经开始专项整治,还建立了分类管理制度,逼着行业往精品化走。
![]()
除了拍短剧,更多演员选择跨界求生。
中戏毕业的演员史元庭,之前因半年无戏可拍,靠“泰山陪爬”赚钱,收费699元一天,一周能接6单。
后来他干脆承包了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的稻田,种起了“稻花香2号”大米,从插秧到收割全程参与管理。
他的稻田因为品质好,还被京东超市看中,成为京东的五常大米基地,全程包销,预售一下就破了10万单,算是把副业做成了主业。
演员说到底也是一份职业,和普通人一样要面临行业变化,要为“饭碗”发愁。
这场失业潮对他们来说是危机,也是重新审视自我价值的机会。
等到行业彻底走出寒冬,留下的一定是那些愿意深耕演技的演员,和愿意打磨内容的制作方。
到那时,内娱丢掉的观众信任和行业未来,才能慢慢找回来。
毕竟,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能靠本事吃饭的人,永远不会被时代抛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