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廉江,秋日朗照,流云高飞。
项目部HSE部体系主管柳凤悦,这个1999年出生的姑娘,站在冷却塔下。朴素的工装浆洗出一片火火的橘红,安全帽下,年轻的眸子里闪动着异样的神采。
“今天,她又美又飒。”她喃喃地说。近日,由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世界首座核电超大型高位集水海水冷却塔——广东廉江核电项目1号冷却塔安全优质到顶,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如同美人摘下帷帽,218.7米的婀娜身姿,伫立顾盼,在万顷海天之上,万众瞩目之间,展露姣好的容颜。
解密向上的轨迹
——突破前所未有的挑战
廉江核电冷却塔作为世界首座核电超大型自然通风海水二次循环冷却塔,没有经验可循。其技术参数堪称行业之最:
塔高218.7米
淋水面积20000平方米(单塔)
底部直径174.712米
筒壁最薄处仅38.5厘米
可以说,这座冷却塔是一座钢筋和混凝土雕塑的艺术品,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
项目地处湛江,高温、多雨、雷暴频发,施工期间需经历多个台风季节。因此,冷却塔主体结构全部采用C50及以上高标号混凝土,抗渗等级达W12;下环梁采用南方罕见的扁平型X柱支撑,钢筋密集,导致混凝土浇筑与振捣难度极高,但是可以确保抵御17级台风。
项目部总工胡华,全程参与了冷却塔扁平型X柱支撑浇筑的攻坚。回想那几个不眠之夜,他说自己的“灵感手册”帮了大忙。除了详实的工程日志,他还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他把随时想到的,甚至半夜里忽然醒来,脑子中的一闪念,都涂涂画画在上面。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灵光一闪,让设计有了转机。
廉江冷却塔除了3%不到的钢筋,剩下的就是混凝土,如何确保混凝土的生产和浇注质量是重点中的重点。
项目部派出专人驻场搅拌站,优化配合比;联合多方开展泵送试验,精准掌握不同时段混凝土性能变化,让凝固的混凝土也具备流动的美感。
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采用HC-TW80无线测温仪,实现手机、电脑远程监控;环基段设置自动喷淋养护系统,有效控制温差应力。
至今,1号冷却塔混凝土浇筑量已突破十万方。从砂石选材到入模温度,每一环节都凝聚匠心。十万方混凝土在海天之间,勾勒出冷却塔优美的双曲线轮廓。
行动是最好的语言
——质量管控见真章
29岁的史一普,现任廉江项目质量管理部主任。作为曾参与国际标杆管理标准化答辩的专家,他说得最多的,却是“行动是最好的语言”。
冷却塔施工多为隐蔽工程。拿X柱来说,密集的配筋给混凝土浇筑后的振捣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人能听到振捣棒在一直嗡嗡作响,实际上可能并没有放进去,或者说插入太浅,频率不够,覆盖不足。如此这般,柱体内部产生的空洞和气泡,待混凝土凝固后就会产生难以挽回的质量缺陷。
施工高峰期,作业面广、人员多,仅靠旁站监督难以万无一失。史一普连续跟进四节筒壁施工,参与立模、浇筑、振捣全过程,最终形成一套缜密的防造假体系。任何补签记录、滞后影像或无法追溯的试块,都会被系统预警并拦截。
2024年8月,1号冷却塔X柱区域以97分高分获评质量示范区,项目部质量团队荣获总包单位“年度质量先进集体”称号。
凝聚向心的力量
——团队铸就同心圆
从零米到218.7米,冷却塔由无数同心圆叠加而成,象征着团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项目经理金飞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项目推行网格化清单管理,将制度之“方”与人文之“圆”统一起来。
自2022年12月项目动工以来,1号冷却塔建设始终面临复杂挑战。项目位于两山夹谷地带,基坑开挖深度超过15米。团队联合专家反复论证,创新工艺,抵御暴雨,组建“党建+项目”桩基特战队,为工程推进奠定基础。
电动爬模技术是公司的传统强项。从四十年前引进比利时技术,到今天创新研发自有体系,安徽电建二公司已成为行业标杆。
施工现场犹如一场视觉盛宴:顶层钢筋绑扎、模板拆除、爬升架拆卸……井然有序。施工升降机在密集的缆风绳网中灵活运行,两台液压顶升平桥如彩虹横空,中心塔吊长臂划过蓝天。
90后副总工程师焦新刚带领机械化团队,研制出可随升降机同步滑动的附着装置,无需频繁拆装,使用寿命延长3倍,安装效率提升一倍,荣获安徽省技能大赛创新银奖。
筑牢安全防线
——HSE体系的“梦之队”
“这就是我们的安全‘梦之队’。”柳凤悦所说的,是由四位平均年龄“00后”组成的HSE体系部。
项目部以58份安全管理文件为支撑,构建严密的安全网络。安全总监王龙说:“从方案到演练,必须不留余地。宁可现在‘手把手教’,不让将来‘吃教训’。”
2025年夏季,台风“蝴蝶”登陆。项目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冷却塔岿然不动,成功通过考验。
HSE主任聂兵创新推出“安全盲盒”,结合新媒体手段,让员工在互动中识别安全隐患。截至2025年2月,项目部实现安全生产网格化“绿牌”十连冠,获评核电领域首个电动提升爬模HSE标准化样板区。
成长与突破
——年轻力量的绽放
在廉江项目部,实行严格的授权管理制度。2023年毕业的张献,经过一年跟班学习,终于取得QC1许可,不再是现场的“透明人”。“被授权的那一刻,特别有成就感。”他笑着说。
“来廉江,和世界核电首塔共成长”,不仅是宣传栏上的口号,更是每位年轻技术员的心声。张献希望打破“三年主管、八年主任”的常规,在自己的安全帽上贴满许可标签,“至少,看上去就很帅。”
海风拂过大湾区,也从建设者额前掠过。每一滴汗水,都在见证成长。
风从海上来,潮起大湾区。
从海洋到天空,廉江核电冷却塔开创了施工技术先河,更实现了核电技术与环保理念的深度融合,为我国核电选址开辟了新空间。
凝聚上千个日夜的智慧与汗水,218.7米的廉江核电1号塔圆满封顶。这是一个新标杆,更是一个新起点。在世界核电建设的舞台上,“中国之能”正蔚然生辉,光耀未来。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梁雪锦
校审:储信艳
来源: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
倪真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哈增友会谈
乌兹别克斯坦总理视察!中亚地区最大电化学储能项目
重磅预告!七集纪录片《国之能脉》 即将全网发布!
一眨眼的时间,就开“学”啦?
(中国能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