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在这段短暂的动乱时期,下层军官王彦生趁乱杀死了京城都巡检韩通。
韩通是周世宗时期的大将,也算是为国家立过功流过血的,但赵匡胤登基后,并没有追究王彦生的罪责,只是按照礼仪安葬了韩通。
甚至,没有人为韩通申冤,反而还有不少人拍手称快。
可以说,韩通死得很冤,却大快人心!
韩通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结局呢?
不得不说,所谓“惨死之人,必有活该之处”。
![]()
在后周世宗时期,韩通担任京城都巡检。
当时,后周世宗柴荣认为京城面积太小,想要扩建。
柴荣跟大臣们商量,说京城是国家的都城,理应更大一些,“我想扩建京城,你们觉得怎么样?”
后周刚刚建立,国力尚弱,百姓贫困,许多大臣纷纷反对。
他们认为此时扩建京城并不合适,天下仍有战乱,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这时候扩建京城必然劳民伤财,不如以后再说。
柴荣听了很不高兴,生气地说:“照你们这么说,我要等到猴年马月吗?京城一天不扩建,我心里就一天不安稳。”
韩通见柴荣不高兴,立刻安慰道:“陛下,您说得对,扩建京城确实是一件大事,不能拖延。陛下只是为了振奋国威,并非为了个人享乐。陛下有如此苦心,我们做臣子的理应为陛下效劳。”
韩通的话让柴荣非常高兴,柴荣还当场训斥了其他大臣,说:“你们看看韩通,能体察领导者的心思,站在领导的立场考虑问题。你们一个个的,连怎么做臣子都不知道,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就这样,柴荣决定扩建京城,并任命韩通为这项工程的总负责人。
退朝后,许多大臣纷纷围住韩通,指责他说:“你这个拍马屁的家伙,只知道讨好皇帝,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这不是忠臣该做的事!以前还以为你公正无私,没想到你这么势利。”
面对群臣的指责,韩通毫不退缩,大声反驳道:“你们懂什么?做臣子的就要听皇帝的命令,这是我们的本分。你们当众反对皇帝的决定,不管理由如何,都是大错特错,这才是不忠。要说不忠,你们才是真正的不忠!”
也有大臣斥责韩通:“你懂什么?做臣子也要有所坚持。你为了取悦皇帝,不顾百姓疾苦,只顾出风头,迟早会被人唾弃。这件事本来皇上就不该做,你还推波助澜,只会让人更看不起你。”
然而,面对这些批评,韩通毫不在意。
柴荣给了韩通三年的时间来扩建京城。
但是,韩通则有自己的打算,他对儿子说:“皇帝如此器重我,让我负责京城扩建工程,我一定要让皇帝满意,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韩通决定加速扩建城池,日夜赶工。
然而,他的儿子并不认同这一做法,劝阻道:“大臣们都反对扩建京城,可见这件事并不得人心。父亲,如果您强迫百姓赶工,这不是授人以柄,遭人非议吗?一味讨好皇帝并不可取,与众多大臣作对更是大忌。您只为了个人升官发财,底下的人又怎么会真心拥护您呢?”
韩通对此不屑一顾,回应道:“我是听皇帝的命令办事,谁也不敢说三道四。要讨皇上的欢心,自然免不了让底下的人受累,这种事怎么可能两全其美呢?”
他打定主意,开始四处征召壮丁,亲自上阵监督,每天催促不止。百姓们苦不堪言,只能默默忍受。
在这期间,韩通的一个下属因劳累过度,在工地上病倒了。
韩通不仅不关心、同情下属,反而责罚了他,显得极为不近人情。
韩通的儿子见状,再次劝道:“您急于建功,也不应该不把部下的生命当回事啊。这样一来,他们能不恨您吗?将来您又依靠谁呢?任何一个做下属的,都希望他们的领导体恤他们,同情他们,有点人情味!他们绝对是厌恶自己的领导自私自利,为了地位和财富不顾他人死活,您不能这么苛刻!”
然而,韩通根本不理会儿子的劝谏,继续我行我素。
韩通出身军队,缺乏谋略,且性格粗暴,喜欢在下属面前立威。
他不听儿子的劝谏,反而将儿子责骂了一顿,自己却毫无收敛之意。
就这样,韩通拼命赶工,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柴荣交给他三年的工程。
柴荣看到韩通带来的巨大惊喜,十分高兴,当众夸奖韩通办事得力,并在朝堂上为他升职加薪。
韩通自己也觉得风光无限,却不知人们对他的愤恨日益加深。
他的下属一个个以他为耻,甚至私下里不断诅咒他。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在这场短暂的动乱中,下层军官王延生趁乱杀死了韩通,送这个一心往上爬的领导去见了阎王。
可怜可叹韩通,只顾自己往上爬,却让自己走进了死胡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